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在第8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的致辞

2023年11月02日
本文作者:吴海龙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正文2622字,读完约需6分钟。

 

导语:2023年10月28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在海口出席第8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并致辞。此次论坛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日报社、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以下是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致辞的主要内容。

 

 
 
实事求是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与世界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始终伴随着与世界密切的合作。世界的发展大潮促使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征程。中国人认识到不改革不开放,就要挨饿挨打受气,腰杆子就挺不直。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助推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助推了全球化的发展。

在经历了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之后,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面对的是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形势。我们现在面临的国际环境远没有像过去那样友善和宽松。过去几十年,西方国家一直把中国视作改革开放的“模范生”、发展中国家的“好榜样”。中国的合作伙伴遍天下。中国是全球投资的热土,外国人蜂拥而至。中国的投资并购受到世界上的广泛欢迎,中国人浩浩荡荡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创业发展。中国向外国大把地买买买,外国向中国使劲地卖卖卖。但在今天的地缘政治环境中,这些盛况已成过去。西方国家出于地缘战略竞争的考虑,把中国这个昔日的合作伙伴标定为了“战略竞争对手”,不断予以打压和遏制。对中国的贸易加征不合理的关税,设置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动不动就搞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限制关键核心技术向中国出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投资大幅减少,对中国向西方国家的投资提高进入的门槛,把中国的企业一批接着一批地列入制裁名单。西方对中国的热情消减、疑虑增加。几天前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几乎没有一个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与会。当然,他们不来,我们照样开得成果满满、人气爆棚。但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也是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一个方面的挑战。

因此,我们早已不能用过去的思维和观念看待今天的世界,我们也不能再用过去的老办法、老经验来处理和解决今天的新问题。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在今天可能已行不通了。我们必须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和新的方式、新的手段与这个世界打交道。中国的发展阶段已进入了与西方国家竞争的阶段——不管我们愿不愿承认。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合作才是主基调,但西方国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明确地把我们视为“竞争对手”。坦率地讲,我们也进入了与西方国家利益冲突越来越多、矛盾分歧越来越大的阶段。西方国家把我们的发展、我们的进步看作是对他们的“挑战”和“威胁”,而不再是利好和机会。

华为Mate 60 Pro的出世,为什么会让西方世界那么地不爽?他们为什么会拆了一堆华为的手机要看个究竟?因为华为新款手机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利益,意味着他们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的失败。因此他们才那么在意!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打入国际市场,并处于领先地位。这让西方国家觉得又动了他们的奶酪,他们的汽车业要受到冲击。因此,欧盟马上提出要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说到底这是为了争夺市场,是为了赢得竞争。

中国的企业只要是走在世界前列,产品只要是领先世界,都可能会遭到西方国家的阻挠和算计,都会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他们会以各种名目,甚至会用美国国务院那位女发言人所说的“你侵犯了我未来的知识产权”这样荒谬的借口,对你进行打压。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迈向世界先进行列并站稳脚跟,还会经历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更多的思想、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

在关键和核心技术上,我们已不能指望别人再向我们转让,我们必须要立足自己。一旦我们突破了“卡脖子”的技术并取得领先的地位,我们的路就好走了,我们的机会就来了,我们说话的底气就硬了,我们的腰杆子就挺直了。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奔着这个方向努力,要奔着工业2.0、3.0、4.0的方向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迈进。

今天讲中国的开放,绝不是简单地复制和重复过去的开放,而是应在过去几十年开放的基础上进行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大规模和更有深度的开放。要想做到这一点,核心的核心,关键的关键是我们自己思想的再开放,观念的再开放,思维的再开放,行动的再开放。没有人的思想的开放,一切都谈不上。

在我们看到困难的、挑战的一面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对我们有利的、面临新的机遇的一面。“西方不亮东方亮”,世界总有亮的地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深入人心,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中国与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国家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布的合作成果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一带一路”的合作为我们与相关国家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们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的规划,为我们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造了条件。与我们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是我们最大的、最密切的、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

就美欧等西方国家而言,尽管他们对中国采取了一些“脱钩断链”和所谓“去风险”的做法,但他们离得开中国吗?他们能与中国隔绝吗?当然不可能。在今天这个相互依存才能生存的世界中,美欧等西方国家一再表示不可能与中国“脱钩”,需要与中国合作。只要有合作,我们就有机会。当然,我们与西方国家面临的是高水平、高层次的合作与竞争,是与世界强手的合作与竞争。无论是汽车、芯片、半导体设备、手机、通信设备、量子和人工智能等,概莫能外。

因此,对外合作的路是有的,机会是有的,前景是光明的。现在需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要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要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担当,要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行动。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