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美关系大事评述

2023年06月15日
本文作者:王海利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陈泽萍 太和智库研究助理

 

正文2203字,读完约需6分钟。

 

(图片来源:https://unsplash.com)

 

5月,中美关系的僵冷局面有所缓和,双方在相应层级与领域恢复了沟通,而美方也提出了“去风险”的新论调。但从目前态势看,中美之间的沟通仍然十分有限,两国关系尚未真正出现转圜,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美方仍然采取“说一套做一套”的手法,拜登政府很难在对华政策上做出大的调整,既有格局之下,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一时难解。

 

一、美在积极推动恢复高层沟通的同时并未停止对华打压

相比“气球事件”后的停滞状态,5月中美双方沟通取得一定进展,其中具有标志意义的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维也纳的会晤,以及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华盛顿的会晤。但总体看,中美之间的沟通有限且脆弱,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中美高层维也纳会晤没有讨论美方急于推动的、更具标志意义的布林肯重启访华问题。中方也没有同意两国军方高层利用参加香格里拉会议之机举行会晤。二是美仍未改变“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事方式。在极力推动对华沟通的同时,美不断寻求构建以遏制中国为目标的“供应链联盟”、反“经济胁迫”机制、投资筛选机制,升级打击所谓“跨国镇压”行动,并在香格里拉会议期间故意在南海、台海进行军事挑衅。因此,美急于恢复对华沟通并不代表其会改变对华竞争战略,其主要目的是欲将中方拉入其设计的“有护栏”的竞争轨道。在拜登政府看来,对华沟通是构建这一轨道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去风险”成为美西方对华“新共识”和集体行动

从4月开始,欧美先后提出对华“去风险”新论调,进入5月,美更是通过G7广岛峰会将对华“去风险”转变成为“G7共识”。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三方面问题:一是中方对美博弈的“新打法”对拜登政府产生了影响,使其认识到对华“脱钩断链”的路子行不通。二是“去风险”在成为美西方对华“新共识”后,未来将成为其集体行动。在此过程中,美仍会占据主导地位,协调盟友确定所谓“风险”的内涵,研究防范的手段方法。目前美日、美欧已开始就相关问题进行磋商。这表明“去风险”仍未脱离拜登政府联合盟友对华竞争的老路。三是尽管从字面上看,“去风险”比“脱钩”的表述相对中性和缓,但并未改变美意图剥夺中国发展权的本质。“去风险”的核心目的不是停止或减弱对华打压,而是减少相关举措对美自身的伤害。因此,拜登政府对华战略不仅不会因有关提法的调整而出现根本性逆转,甚至还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变本加厉。从美欧官员的相关表述看,美欧有关“去风险”的内涵存在一定区别,美国的“去风险”涉及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而欧洲的“去风险”主要涉及经济和科技领域。同时,两者在程度和措施方面也有差别,美国“去风险”的底线可能是欧洲“去风险”的上线。
 

三、共和党和白宫就债务问题达成协议

5月,在历经多轮艰难磋商后,拜登与麦卡锡最终就债务上限问题达成协议,并在国会两院获得通过。该协议主要内容是白宫承诺限制2024年和2025年联邦政府支出,以换取国会到2025年年初再设置债务上限的解决方案。其中,非国防预算支出2024财年(2023年10月1日开始)基本不变,2025财年获准增加1%。此外,协议提高了申领联邦政府救济的门槛,将工作年龄上限由49岁提高到54岁,每周至少工作20小时,否则每三年只能领取三个月食品券。协议还同意小幅增加军费和退伍军人福利等开支。从本质上看,这是一场提前就知道结果的“政治戏”。美政客对此早已心知肚明,但仍要拼命表演,其背后目的有二:一是针对2024年大选展示政治立场,表演给选民看,以捞取政治利益。二是做给金融市场看,既要显示美不能无限放任债务增加,又要避免债务违约,因为两者均不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与美元霸权。当前,债务上限问题已超出经济范畴,成为了与2024年大选密切相关的党争工具。拜登期望通过“撒钱”讨好各利益群体,而麦卡锡则是想要通过要求削减预算卡住拜登的钱袋子,以争取党内极右势力和背后金主的支持。虽然美债务违约风险暂时解除,但寅吃卯粮终将难以为继。通过此次债务上限问题谈判也可看出,麦卡锡本质上仍然是一名建制派政客,其在重大问题上基本还是会支持配合拜登政府的主张和行动。

 

四、德桑蒂斯宣布参选,但暂时未能撼动特朗普的优势地位

德桑蒂斯在中期选举后被视为共和党政治新星,以及最有可能取代特朗普的政治人物,其有关参加2024年总统竞选的动向一直备受关注。5月,德桑蒂斯正式宣布参选,但从目前民意支持度和共和党金主的反应看,其仍难与特朗普匹敌,因此也未能出现此前人们预期的拜登、特朗普、德桑蒂斯三足鼎力的格局态势。德桑蒂斯虽很早就注意到美国民意风向的变化,并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为“升级版”的特朗普,但其骨子里还是更为接近华盛顿主流政客,与“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力量缺乏情感链接,而这或许正是他目前难以撼动特朗普党内地位的根本原因。从目前态势看,2024年大选极有可能是2020年大选的“2.0版”,最终对决还是在拜登与特朗普之间展开。

 

五、《经济学人》基辛格专访系列文章引发强烈关注

5月17日,《经济学人》刊发4月底对基辛格进行专访的系列文章,引发全球强烈关注和讨论。此次专访适逢基辛格百岁寿辰,具有“百岁老人看世界”的厚重感,期间,基辛格就中美关系、人工智能、乌克兰问题等问题陈述了个人的观点看法,分析内容全面透彻,无论是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警告、人工智能技术失控对中美和世界发展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还是如何正确把握中国的发展意图等方面,都对解决当前中美关系乃至世界面临的难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但在美国当前政治条件下,基辛格的警世良言大概率不会被美国政府所接受。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