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合规沙龙第四期聚焦“ESG合规体系建设”展开研讨

2022年11月23日
正文3042字,读完约需8分钟。

 

(第四期太和合规沙龙现场照片)

 

导语:近日,第四期太和合规沙龙在京举行。本期沙龙由太和智库主办,保合风险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百仁基金协办,围绕以下议题展开交流研讨:企业ESG指标体系合规建设及其应用场景。

 

来自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中国节能协会、新华网、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葛洲坝集团、国新咨询、民生证券、北京绿色交易所、瑞思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紫金天风期货、英国商品研究所、克劳森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大蓄上市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价值在线和主办机构的40余位专业人士线上线下参会。太和智库研究员陆培丽女士发表主旨演讲并主持研讨。与会嘉宾围绕碳资产管理、ESG指标、城市治理舆情指数、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海外ESG认证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现将内容摘要发布。

 

(陆培丽 太和智库研究员)

 

陆培丽表示,国内的投资机构、政府机关、非金融企业都逐渐重视ESG及其与市值管理的关系。她从“碳损益表”这一概念切入主题,认为碳相关的收入、投入、研发、成本都是碳资产或碳负债的一部分。ESG指标有效性主要由金融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和舆情所决定。从国际市场看,E(环境)指标具有较强一致性,而S(社会)和G(治理)指标则参差不齐,对不同行业的评级方法也需要差异化。ESG指标的基本目标是防范风险和使投资收益最大化,即降本增效。ESG指标结合数字化,可以通过加强监测水平、构筑风险画像等手段,实现调节利率水平、缓解信息不对称、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帮助企业、投资者、政府管理风险。

 

陆培丽列举了大量ESG领域的前沿实践案例。她指出,S指标方面,乡村振兴或可成为我国ESG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工具监测关于生态、公司治理和社会的舆情反馈,也能起到反映企业治理水平的作用。E指标方面,碳和碳减排是最为核心的概念,围绕其将能够开展非常广泛的碳金融业务,比如碳捕集技术、绿电技术减碳带来的碳汇,如果能够融合银行抵押等金融形式还可以具有更强的增值效应。G指标方面,碳图谱能够联结产业链、企业、商品实现万物互联,打破投资和监管过程中存在的行业壁垒。结合物联网传感器、卫星监测等手段,碳排放可以被转化为积分并实现交易变现,使减碳目标在C端实现市场化。ESG指标与市值管理挂钩,可以逐渐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国际市场,这有利于我国把握定价权。

 

针对ESG定价问题,陆培丽表示,ESG定价有质量差异,中国需要扎实构建评价体系,积极发挥其力量。

 

关于企业从社会责任(CSR)转向ESG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陆培丽认为,CSR和ESG的指标体系并不冲突,关键在于要指导服务实践、发挥价值。每个机构发挥出自身优势,才能把中国的ESG做好,各个部门需要有不同的专家主导ESG,可以从财务报表价值、市场价值、信用价值、定价权等方面进行统筹。

 

关于ESG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陆培丽表示,农村碳积分有助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能够帮助支撑政府财政。未来人才向西部流动的大趋势及当地所具备的要素禀赋,都与ESG息息相关。

 

(李剑锋 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剑锋指出,能源电力和基建行业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围绕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走出去”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碳资产管理、绿色融资的运用、企业社会责任、舆情管理等与企业的市场开发、项目执行、本土化、品牌建设以及收益率息息相关,企业围绕“绿色低碳和数字化”的科研创新和治理提升任重道远。

 

(张军涛 中国节能协会监事、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

 

中国节能协会监事、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表示,政府部门应统筹协调,积极与各方共建中国特色ESG体系,完善ESG体系各项制度安排,使其更适合中国国情并服务于行业和投资策略。高碳项目要和低碳项目统筹谋划,高碳项目要借助ESG评价重点筛选;评估低碳项目价值,更是需要用ESG手段评估收益。另一层面,中国政府如果能结合ESG理念,完善我国的检测、核证、备案的指标体系,这或将有利于我们应对欧盟碳关税。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首席信息官姚予疆分享了新华网的ESG实践。他认为业内和整个社会对ESG理念的认知存在很大差别,数据量不足也与各行业对ESG的认识度不够有关。

 

保合风险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保合安全)高级顾问秦必顺表示,ESG是个新事物,具体到一线企业,实质上是企业经营合规问题。它既是企业建设的标准,也是企业治理的手段,同时还是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目前保合安全正在开展的企业安全审计项目,不仅把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五大风险审计指标进行了设计,还把ESG的环境、社会、治理作为企业安全风险重要的审核评价指标。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扫描ESG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从目前正在进行的某央企海外公司经营管理安全合规性审计实践看,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大家还是很重视的,但泛泛分析多,深入精准研判不足;而对于企业内部环境,也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认识亟待提高、工作急需提升,应充分依靠第三方专业力量做好企业的安全合规审计工作,确保企业尤其是海外央企能在激烈复杂的形势和环境下推进高质量发展。

 

太和智库副秘书长、百仁基金CEO陈江龙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归纳起来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性引导和制度性安排;二是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建设;三是企业如何适应和实施。这些真知灼见是ESG知识图谱的重要构成,跳出具体的观点和意见,可以从三个维度进一步归纳和探讨。

 

1、 ESG演进为成熟的投资理念趋于共识

 

ESG是另类数据,很难像财务数据那样对资产设计估值和定价模型,但不妨碍其具备可交易性。比如ESG关键要素之一的碳排放权,如同贝壳、黄金、石油、比特币一样,都在社会学层面形成了具有价值属性的共识,也具备了定价和交易的基础。

 

从价值观的角度,ESG的三个维度,分别对应着环境友好度、个体对社会的贡献度、生产关系模式和利益调节模式的优劣度,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引导资金风险偏好,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使环境破坏者、过度消费者、低效治理者付出代价,这无疑是正确的价值观。

 

从方法论的角度,如何对其进行科学定价和公平高效的交易,使这种价值能够在不同个体、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甚至不同时间(期权)进行时空转换(即交易),为解决贫富差距、地区和国别差距,以及即期和远期乃至代际差距,提供了解决思路。

 

2、ESG推进的关键责任在政府,政策创新是根本

 

监管部门的智慧在于,如何推动企业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借助更为开放透明的ESG数据披露、反馈、评价路径设计,引导资金流向“良心”企业,倒逼企业更加主动地进行信息披露和履行社会责任,比一味去查、封、堵、罚要智慧得多,也高效得多。

 

再比如,地方政府推进碳减排动力不足,核心是投入和回报不匹配、事权和财权不对等,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好不同地方碳排放权益不平衡和融资资金匮乏的问题,同时创造一种新的把分配转化为投资引导驱动力的范式,是值得大胆假设的思路。在各种可能路径中,建立健全碳转移支付体系是效率最高、摩擦成本较低的制度设计创新。针对一次能源依赖度高的地区因碳减排造成的收支不平衡,中央财政、省财政可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比如区域碳预算转移支付,用碳排少的碳盈余地区填补碳排超量区域的亏空,超排地区进行资金补偿。已有土地互换政策在先,碳补偿技术上无障碍且有实施经验。此外,税收方面可尝试构建绿色税收体系,调整重要自然资源税种和税基等。

 

3、加快推进有中国特色的ESG标准体系建设

 

从诞生之初,ESG就具备鲜明的社会属性、政治属性。国内外对ESG的阐述是不同的,比如投资领域就感受得非常直接,不同背景的资金对ESG的评价体系完全不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ESG标准体系,并科学地进行度量,是学术界、工业界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ESG难点,不仅在于如何对大量、多维度另类数据进行定义、搜集、测量、评价、多因子分析等,也在于如何构建起完整的行业分析图谱和准确进行ESG画像,更重要的是树立什么样的价值导向、资本市场的定价权争夺等。

 

本次主题沙龙是太和合规沙龙的第四期。未来,太和智库将继续举办系列交流活动,以合规议题为纽带,与不同界别的专业人士一道,将合规沙龙打造成传递声音、提供方案、服务企业的专业平台。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