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姜伯奎:宇宙真理——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因

2022年1月12日
本文作者:姜伯奎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正文2538字,读完约需7分钟。

 

导语:当地时间2022年1月12日,由梵蒂冈新冠疫情委员会、宗座社会科学院、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题为“为未来而准备:建设一个可再生、包容性、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国际会议在梵蒂冈召开。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姜伯奎博士受邀参会并发表题为“宇宙真理——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因”主旨演讲。

 

梵蒂冈新冠疫情委员会负责人Alessandra Smerilli修女、圣座促进人类整体发展部移民与难民事务处副秘书Fabio Baggio神父、宗座社会科学院主席Stefano Zamagni教授、德勤全球首席执行官Punit Renjen、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长Minouche Shafik等政、商、学界专家学者共聚线下或云端,探讨在新冠疫情这一重大全球性挑战下,如何构建有利于人类自然和社会家园的全新经济模式,寻求重新构想一个更公正、公平和更具包容性的新世界,并打造一条为全人类服务的更强大、更具系统性的前进之路。

 

现将姜伯奎博士主旨发言转录整编如下。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的春节就要到了,这是一个意味着生机和美好的节日,我祈祷并祝愿你们幸福安康,一切美好如约而至。我由衷感谢会议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感谢我的朋友德里教授和Riccardo Motta先生!各位女士们和先生们身上所散发出的精神力量,就是我们为未来做出的最有魅力的准备。

 

教宗方济各提出了人类“共同家园”的理念,阐明了拥有“道”及“器”的共性对于“人”这个社会关系总和的生存意义。

 

我心里产生了三个“触及”灵魂的共鸣:互鉴的文化、共享的文明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赋予的强大的内在力量;物质和意识之间原本就该是动力的相互转换与支撑;人类完全可以在高尚精神和信仰筑成的闪亮灯塔照耀下“相向而行”。

 

人类社会的运转离不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万象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作用。

 

通过对经济学先贤的启示、宗教精神、自然万象法则进行思考,我们发现了三种人类至高精神实质——不同文化文明交汇于博爱、诚信、克己、谦逊等“至善”品格;不同宗教中共通的,非暴力、不纵欲、不行恶、不贪婪、要行善等“修己利众”的处事准则;“顺应天意”的处世原则——并将它们归纳为:人类应共认并共同遵循克服了物理边界、信仰差异、民族单一性等等障碍的“宇宙真理”。

 

可以预见的是,以“宇宙真理”为初心与源动力的人类将秉持着本能、均衡、公允、互益、共享、持续的行为模式及准则,去建设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

 

现实的问题是,人以及由人构成的社会组织在追求自身生存、发展、享受、求新等需要和类需要的过程中,其动机和行为往往不符合“宇宙真理”,导致人类社会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破坏着经济发展,在追求美好的同时打破着美好。

 

放眼于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危机,不难发现两个背离了“宇宙真理”的问题:(一)人类因盲目追求“我”之利益最大化所表现出思想及行为上的偏执性、掠夺性、片面性、短期性等等;(二)无视社会公允价值所展现出的对良性经济行为、伦理、规则的反叛。

 

回望过去,先贤们探赜索隐,发现了“宇宙真理”置于经济之上的必要性。亚当•斯密强调,人类行为,甚至是追求物质利益这个看似利己而非利他的行为,都要受道德观念的约束。约翰•穆勒也断言,“一旦公众幸福被承认为伦理标准,这种天然情感的基础便将成为功利主义道德的力量源泉”。卡尔•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人”,“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恩格斯认为“在这种贪得无厌和利欲熏心的情况下,人的心灵的任何活动都不可能是清白的”。

 

曾几何时,人们纠结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并将宗教启示归类于唯心主义思潮。通过各宗教原典中的记载以及结合其构成、特点、体制、伦理,不难发现:给人赋予了终极关怀、提供了戒尺和美妙期许与追求的宗教伦理从来就没有把人们从现世的世俗生活中支离出去,更不会有消极厌世的安排。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圣经》说,“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因为日久必能得着。你要分给七人,或分给八人……”。

 

《圣经》支持经济自由创造价值,支持正常的投资行为。当然,这里的价值是指为人类提供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

 

《申命记》中记载:“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承受为业之地,不可挪移你邻舍的地界……”。在犹太教中,祈愿财富增加或生意兴隆本身合乎律法,但是富人有义务帮助穷人。

 

《古兰经》写道,“你们应当使用公平的秤称货物,这是善事,是结局最优的”,“你们应当用足量的升斗,不要克扣”。

 

《杂阿含经》说:“营生之业者,田种行商贾,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佛教对于经济的观点,以“因缘果报”说明财富的获得,应从培福修德、广结善缘而来。

 

《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教所谋求的经济发展形式,是利人利己、互惠互利、团结一致的社会行为功能。

 

各类宗教哲学对人类物化追求的精神指引也都与“宇宙真理”息息相关。每一宗教都启示人们通过依其理、义、规之修行,实现以“宇宙真理”为内核与初心的现世安排。

 

可惜的是,目前世界经济因人类经济行为没有与“宇宙真理”相呼应而异化已成为既定事实,但“当下的危机是个重新思索人与经济关系的契机”。基于此,我们列举了三种设想:

 

一、开展“宇宙真理”的理论、学术研究、精神内核的诠释,使人从感知“宇宙真理”到认知、内化、践行“宇宙真理”。

 

二、建立“宇宙真理”实践效果指标检测体系。针对各类社会组织的不同属性和实践特点,设立分类异化表现指标,使其回归到符合“宇宙真理”共性精神属性的实践状态上来。

 

三、宗教的特殊精神属性事实上把宗教摆在了传播“宇宙真理”代言人的位置。应以“至善”的宗教精神引领人们回归到正念、正信、正行上来,以此重构经济乃至各类社会行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历史如此,当今亦然。当下,变局与疫情叠加,拆群与建群并行,世界展现出空前的动荡与不确定性。让“宇宙真理”这一至善的共性精神价值释放出持续的精神力量,不断地彰显时代张力,助益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家园的建设无疑是正向的选择。

 

2021年,教宗方济各与伊拉克什叶派最高领袖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在纳杰夫进行了会晤。这次伟大的会晤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美丽的共同家园完全可以建成“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

 

若全世界的圣人、领袖、领导者都能发心于“宇宙真理”、实践“宇宙真理”;一切追求美好未来的人们,都以“宇宙真理”的内核去准备未来、建设未来,那么“美人之美,我亦美之,美美与共”的前所未有的鸟语花香、人人亲爱、天人合一的美丽新世界必将到来!

 

谢谢!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