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永远是生态文明的底色

2019年7月28日
本文作者:吴海龙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全文2007字,读完约需4分钟。

 

导语: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于7月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及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致贺信。本文为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吴海龙先生现场发言实录。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吴海龙先生
在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发言

 

各位嘉宾:

 

我从事外交工作四十多年,始终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通过全程参与联合国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和所有会议文件的磋商和谈判,深受洗礼。

 

这是我第二次到库布其来参加沙漠论坛。如果说第一次参会给我留下的仅仅是一些感性认识,那这次我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

 

沙漠究竟是人类之祸,人类之害?还是人类之友,人类之福?这是一个世纪之问,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根本问题。

 

人类与沙漠抗争了千百年,每一次抗争都以人类的落败而告终。沙进人退,田失城毁。沙漠对人类生存的肆虐和蹂躏,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与梦魇。至今,沙漠仍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全球沙漠化的土地已上升到3600万平方公里,16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深受沙漠化之苦,“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位列其中。而在中国,沙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一半,绝大部分分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可喜的是,中国现在每年可净治理1.2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

 

再有十年能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吗?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天方夜谭”,难以企及。

 

人类对沙漠的认知并没有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库布其人对沙漠的治理利用,从沙漠中获得滚滚的财富,以及与沙漠的和谐共存,颠覆了人类几千年对沙漠认知的范式。这是人类对沙漠认知的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和飞跃。沙漠是机遇,不再是问题;沙漠是资源、是财富、是宝藏,不再是一文不值的不毛之地;沙漠可以驯服和驾驭,不再是魔鬼与猛兽。沙漠是人类的朋友,可以与人类友好相处。这就是库布其模式昭示给世人的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启示。

 

如果人们能以这样的视角理解沙漠、认识沙漠、治理沙漠、利用沙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人类把沙漠变为绿洲就不再是遥远的梦!

 

绿色是生态文明的底色,无绿不兴、无绿不富。沙漠治理的基本要义是要让沙漠绿起来。只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到绿色的美丽,绿色的动人,才更加渴望绿色、珍惜绿色、追求绿色。

 

绿化沙漠要先“绿化”人们的思想,“绿化”人们的理念和行为。只有绿色的思想扎根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只有把追求绿色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只有把保护绿色变为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全社会都鄙视和唾弃对绿色不友好的行为,沙漠才会变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才会变得更美丽。

 

人类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球家园,命运相连,兴衰与共。我们必须要站在维护人类生存,维护后代发展,维护文明延续的高点上,树立绿色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一带一路”倡议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都是构建绿色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秉持“共商、共治、共享”的原则,治理横亘在人类面前的大漠。在这方面联合国和有关国际机构所做的虽然还不能尽如人意,但仍可发挥不可替代和更加积极的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母,沙漠治理之命脉。任何让沙漠变绿,任何靠沙漠致富的手段和技术都离不开水,库布其的治沙离不开水,就连最近网上盛传的重庆一位教授使沙漠变土壤的技术,也不能没有水。因此,如何用最少的水,催生最多的绿,是沙漠治理乃至开发利用的最重大课题。

 

20多年前,我在以色列工作时,当地人爱水、惜水和用水的精细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们几乎把每一滴水用到了极致。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挥霍、浪费水的行为仍比比皆是。爱水、惜水远未形成全民的共识和行动。我们不禁要疾言指出,任何浪费水的行为都是对生存的蔑视,对自然的亵渎。我们也要大声疾呼,为了让沙漠增绿,为了让地球变美,请节约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不懂得对水的敬畏,可能后果就像一幅宣传海报所讲的,“世界最后的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沙漠的治理和开发利用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综合施策体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库布其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参与,要形成治沙、生态、产业、民生的四轮驱动,要科技引领,市场运作,利益共享。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可行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治沙模式。

 

沙漠治理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沙漠治理必须要有比沙漠更坚韧的意志,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要善作善成,久久为功。沙漠治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不息,承前启后,一张蓝图绘到底。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库布其治沙已经历了四代人,他们还将一代一代接续下去。

 

沙漠治理还要有担当和勇气。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敢冒风险,怕功亏一篑,担心投进去的钱打了水漂,那是注定治不了沙的,只能被沙所“治”。

 

沙漠治理更需要有使命和情怀,这种使命和情怀就是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缺少这种使命和情怀,只能对沙兴叹,望而却步。库布其人就是一群有使命和情怀的人。

 

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把绿色洒遍大地。这不是豪言壮语,这是人类应有的气魄和应做的承诺!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