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关系与世界新秩序的构建——俄罗斯国际关系学者亚历山大•卢金做客太和智库

2018年12月19日
俄罗斯国际关系学者、普京总统智囊团成员
亚历山大·卢金(Alexander Lukin)

 

12月13日,俄罗斯国际关系学者、普京总统智囊团成员亚历山大·卢金(Alexander Lukin)到访太和智库,与太和智库学者就世界新秩序与俄中关系发展未来走向进行深入探讨。现将座谈交流的主要内容观点整理编辑如下,以飨读者。

 

一、国际秩序的历史与变革:俄中关系的坚实基础

 

现时的俄中关系是基于双方对彼此的深入了解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一时兴起的“权宜性联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俄中两国对国际新秩序认知的相似性,以及双方在这种新秩序形成过程中都希望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国际秩序发展的潮流是由单极向多极过渡,上一次国际秩序的根本性变化是由两极向单极转变。历史上,美苏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分别主导了不同地区的事务,并且相互对抗。而在这两大势力“手伸不到的地方”,一些冲突会升级为战争,比如阿富汗和越南。而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即便发生了冲突,另一方也不会干预,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捷克和匈牙利,西方阵营并没有进行军事干预,因为他们知道,那是苏联的“绝对影响区域”。在美国所主导的区域内,情况也类似。除了对抗之外,美苏两大阵营也曾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比如《赫尔辛基条约》以及关于减少和控制核武器的条约等。

 

1991年,这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苏联解体,两极世界中的一极不复存在。西方在把这一事件解读为西方的胜利的同时,也错过了让俄罗斯成为西方重要成员的时机。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力量也正处在崛起前的阶段。虽然西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现如今中国、印度、巴西等新的力量中心已经形成。这些国家当然想要保障自己的利益,并将之扩展到周边地区。

 

西方也在发生改变。民主主义是当前西方主要的意识形态,但民主主义并不是民主,而是要向着理想的自由主义的状态前进。比如美国的民主主义会认为那些与其不同方向的国家都是利益相悖、思想相异的“骗子”。如果是政府“欺骗”,那就更换政权;如果是社会公众“欺骗”,那就改变民间力量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多持有这样的意识形态,比如西方的“社会责任论”,其内涵就是如果某一个国家的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来保障其人民的利益和权利,那么其他国家就有责任干涉,参与推翻该国政府。

 

我认为西方的这种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需要调整,因为它导致了一些效率极低的政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实主义在西方对外政策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基辛格奉行利用中国来对抗苏联的策略。但是,现在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不认可这种策略,他们认为中俄两国在世界政治中都扮演着非常“反面的角色”,所以美国应当针对这两个国家同时搞对抗。这样的政策效率非常低,因为美国不可能同时对抗数个大国。

 

西方社会的变化还体现其他方面。比如,社会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很多来自原殖民地的移民和难民到西方国家定居,这会对西方国家的思想体系产生很大影响。美国及其盟友要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接受新的教训,努力去调整自己。但这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刘京辉

二、面对世界新秩序:俄中等国的反应与调整

 

面对多极格局的世界新秩序,俄罗斯已经做出了反应,明白了应该如何进行调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俄罗斯曾一度希望进入欧洲体系,但最终没能实现,因为一些国家希望俄罗斯俯首称臣、言听计从,但这不是维护共同利益的做法。南斯拉夫危机、格鲁吉亚危机以及2014年以来西方同盟针对俄罗斯的一系列做法,让俄罗斯已经无路可退。俄罗斯对于西方推行的政策已经彻彻底底失望,俄方分析人士认为欧亚区域是解决问题的出口,所以俄罗斯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西方国家的面孔和角色,而是更多地转向欧亚地区。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强国,所以中国也在追求更多的海外利益。中国并不是要成为一个霸权国家,而是希望在海外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开发新的国际市场,换来更多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强硬派”分析家或者政治家认为,中国在海外应该更强势一些,要发展军队,保护海外利益。这种意见在中国并没有成为主流,因为中国政府清楚地意识到,太强势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我们的确看到中国变得更加积极,比如中国在海外建立了保障基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负担国际责任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过于强硬,就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担忧和顾虑。

 

印度和巴西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尽管政治体系比较接近西方,但印度近年来的对外政策和西方国家截然不同。印度对外政策的原则是多方合作、包容开放和多元文明。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印度认为对外也应秉持包容的精神,应该承认多元文明,允许不同的宗教存在。这和中国秉承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对外政策实质是一致的,当然这并不符合西方的设想。巴西则更多地希望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总之,在苏联解体之后,世界秩序出现了权力真空。当一极消除后,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这样的力量中心开始兴起,并与以西方为首的力量中心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平衡。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程宏刚

三、靠谱的亲密伙伴:世界新秩序下的俄中关系

 

苏联刚解体时,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政权有一些担心,中国社会和舆论也有类似的观点。但从目前情况看,中俄已经成为最靠谱、最亲密的伙伴。

 

中国希望俄罗斯是一个强有力的、稳定的国家,并不喜欢原来虚弱的俄罗斯。普京总统之所以在中国特别受欢迎,是因为他给俄罗斯带来了稳定和振兴。对于中国而言,普京总统奉行的政策是可以理解和预测的。俄中在边境、移民、控制、双边贸易等各领域谈判中都表现出积极的建设性态度。

 

在中亚问题上,中国的观点普遍认为,俄罗斯在中亚有自己的利益,中国也愿意接受这个客观现实。当我们和中国朋友们讨论时,他们总会说,我们尊重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希望在欧亚一体化进程中帮俄罗斯一把。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中国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伙伴。俄中都希望实现国际秩序力量平衡,维护二战之后构建起来的世界秩序。西方世界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在破坏这样的秩序,但实际上,西方所谓的秩序是不存在的。西方所想的是迫使其他国家遵循他们的选择和方案,建立以美国和欧洲为主导的世界秩序。

 

俄罗斯和中国认为应该促进新的国际秩序的力量平衡,而西方特别是美国现在更多的是在破坏秩序。美西方以自我为中心,并认为现在的全球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中国和俄罗斯则认为现在的全球体系是有利的。比如,中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享有与西方国家平等的表决权。所以,安理会在世界秩序当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对中国和俄罗斯非常有利。在包括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伊拉克局势等几乎所有地区问题上,俄罗斯和中国都有一致的立场。正是基于这种对国际秩序的相似认知,俄罗斯把中国视为最好的地缘政治伙伴。

 

研讨会现场

四、务实合作:俄中关系的重要支点

 

俄中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和模式是其他国家无法复制的,两国高级领导人的年度会面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比如,从1992年开始,两国总理每年都会会晤,签署跟经济贸易相关的协议文件。目前已经有五个促进中俄政府合作的机制,包括经贸、文化、能源、投资和边境等方面。此外,俄中建立了地方政府层面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企业、智库、大学之间的联系。

 

俄罗斯把中国视为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很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可以协助俄罗斯发展,包括俄罗斯远东在内的边境区域。双方还在上合组织、主要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机制以及金砖国家框架内开展了良好的合作。

 

在经贸合作方面,俄中之间互为非常重要的伙伴。虽然俄罗斯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没有占到特别靠前的位置,但两国在贸易层面上具有互补性,比如资源类产品和军品。中国是俄罗斯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2010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俄中双边贸易额为840亿美元,今年预计会达到1000亿美元。尽管双边贸易的绝对规模还不大,但对俄罗斯来讲,中国是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中国政府对中国企业到俄罗斯投资的意愿进行了调查,中国对俄投资约为350亿美元,这让中国成为俄罗斯的最大投资国。

 

近年来,中文在俄罗斯已经成为第二受欢迎的外国语言,很多大学生除英文外首选中文。现在俄罗斯有100多所大学开设中文课程。还有很多中学、小学也教授中文。在中国,俄语教学也在增多,特别是在东北三省。语言学习是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密切的一个直接反映。

 

因为有了东西伯利亚通往太平洋的输气管,俄罗斯已经成为对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西方对俄罗斯采取制裁,俄罗斯调整了在国际贸易上的姿态。比如,俄罗斯改变了此前对中国向俄投资天然气和石油项目的保守态度;十多年前,普京总统对俄中在通信技术方面的合作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但2015年之后,普京总统开始鼓励两国在通信技术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在军售方面,俄罗斯也开始向中国出售S-400导弹系统、苏-35等先进的武器装备。

 

总而言之,俄中合作是基于世界新秩序构建产生的必然结果,这是一个双向选择。未来,俄中走近的趋势不会改变,但俄中合作不会发展成为像西方一样的联盟关系。西方依然认为,革命不会在西方国家发生,但请看一看今天的法国吧。西方内部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而这会导致不稳定的局势出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和中国的伙伴关系只会更加坚实,其基础是承认并维护多极世界秩序,主要关切在于保障世界和地区的稳定。

 

出席人员合影

 

问答互动

 

1.中东是大国的试金石,也是大国的坟墓。如何认识中俄在中东地区的对接? 

 

亚历山大·卢金:中东离中国远,离俄罗斯近。在中东,中国更多的是追求经济利益,而俄罗斯则追求政治利益。俄罗斯在中东的政治存在当然会引起西方不满。从原则上讲,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东地区可以进行更多合作,而且实际上已经展开了双边合作,比如中国正在向叙利亚政府提供经济援助。叙利亚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对叙利亚来说,和平重建将成为一个重大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帮助合法政府恢复政权,另一方面,也要让这个政府获得人民的好评和信任。整体而言,中国在中东的作用将是积极良好的,在“一带一路”倡议上,中国也可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从俄罗斯的观点来看,中国希望能够协助这些国家发展经济,保持政治稳定。西方国家促使利比亚、伊拉克政府更迭,形成诸多不稳定因素,甚至社会动乱。中国比西方国家的影响力更积极,更有建设性,因此,中俄应在中东地区加强合作。中国不一定以军事或政治手段扩大在中东的影响,更多的将是以经济援助和促进地区发展的方式。中俄应协调立场,继续在中东问题上加强合作。

 

在伊朗问题上,俄罗斯和中国,包括很多欧洲国家都保持着合作。土耳其虽然是北约成员国,但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俄罗斯有必要和土耳其发展双边合作。巴勒斯坦问题目前仍是中东热点,中俄不应太过强力参与,因为这是一个国际问题。

 

2.大欧亚伙伴关系这个概念和俄罗斯一贯倡导的欧亚一体化有何不同?

 

亚历山大·卢金:欧亚一体化一般是指欧亚经济方面的联盟。欧亚经济联盟现在有五个国家。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等其他国家也签署了很多自由贸易方面的协议。大欧亚伙伴关系的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很久,其外延比欧亚经济联盟的概念更广泛,每个参与到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国家都享有签署文件的权利。当然,这些国家加入大欧亚伙伴关系的角色和层面是不同的。实际上,大欧亚伙伴关系就是欧亚经济联盟的升级版。

 

3.中俄两国还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提升经贸关系?

 

亚历山大·卢金:双边关系中,贸易不一定是最基础的。二战前,德国和英国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德国和苏联也是两大贸易伙伴国,但这并没有防止战争的发生。经贸方面的往来合作有它积极的成分,但并不是绝对的。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的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认为保持其世界霸权比双边经贸合作更重要。整体而言,俄罗斯有必要同中国发展双边贸易往来,但中俄首要考虑的应是地缘战略利益。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最大的问题是俄罗斯只是向中国出售一些原材料。俄罗斯希望双边贸易结构更加多元,能够把其他商品出口到中国。从俄罗斯卢布贬值后,俄开始更加积极地向中国出售农产品和食品。现在中国停止从美国购买豆类和粮食,俄罗斯可以向中国供应豆类食品,同时,俄罗斯也非常欢迎中国进行农业投资。

 

4.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下一步怎么走?

 

亚历山大·卢金:乌克兰危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乌克兰永远不会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领土,但迟早西方会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领土。俄罗斯不反对东乌克兰和乌克兰政府进行合作,俄罗斯承认东乌克兰是乌克兰的一部分,但俄罗斯有必要维护东乌克兰的环境。俄罗斯现在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新一届乌克兰政府。但可能再过五年,乌克兰会出现更加亲俄的政府,因为现在乌克兰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有必要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希望再过五年或十年俄乌关系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俄罗斯不可能也不会把克里米亚归还给乌克兰,同时,也不能不管乌克兰东部地区,因为这样会引起大量俄罗斯族人被屠杀,如此,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将会变得更加尖锐。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