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极端主义的中国经验——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陈良咨参加非传统安全与世界和平论坛并作主旨发言

2018年12月04日
研讨会现场

 

2018年11月27日,由中国友谊促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非传统安全与世界和平论坛“携手抵御极端主义,共同维护安全稳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近20个国家的约60位嘉宾出席了此次会议。会上,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陈良咨代表中方专家作了题为“抵御极端主义:中国的经验”的主旨发言。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陈良咨

 

陈良咨先生认为,极端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毒瘤,世界各国深受其害,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为应对极端主义威胁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创造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成功模式,其中有四点经验值得分享:一是“治未病”。人一旦被极端主义思想所侵染,想要消除其影响往往很难,因此防患于未然十分重要,其效果事半功倍。这也是“枫桥模式”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秘密所在。二是注重教育转化。人并非天生就是极端主义分子,那些受极端主义思想影响的人,包括一些曾经参与暴恐袭击的人,绝大多数并不是社会的敌人,不应忽视、害怕或者谴责他们,而应引导他们寻找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督促他们摒弃极端主义思想,帮助他们逐步回归主流社会。三是依靠社会力量。中国政府充分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有效激活城乡社区的自我“免疫功能”,筑牢了抵御极端主义的第一道防线。四是强化依法治理。中国将抵御极端主义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并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立法,依法治理极端主义问题,有效遏制了极端主义的蔓延。

 

参与此次研讨会的嘉宾既有政府高级官员,又有来自智库、大学研究相关问题的资深专家和学者,除5位代表作主旨发言外,还有27位参会嘉宾分别围绕“极端主义的内涵和外延”“各国抵御极端主义的经验和做法”“消除极端主义如何做到标本兼治”“抵御极端主义对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安全稳定的现实意义”等议题进行了发言。研讨会气氛坦诚热烈,研讨内容丰富,分析问题深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十分具有前瞻性。

 

研讨会现场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极端主义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采取歪曲宗教教义或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政权等造成威胁;极端主义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思想土壤,特别是暴力极端主义以暴力手段表达观点、立场和诉求,不仅危害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的还会引起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危及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在抵御极端主义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国际社会必须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凝聚共识,最大限度遏制和消除恐怖主义根源,共同促进世界安全稳定,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商共享共赢。

 

对于如何治理极端主义问题,与会代表认为:一是应加强法制建设,为遏制极端思想渗透、消除极端主义威胁和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等提供法律保障;二是要利用一切宣传和传播手段,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开展反对极端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民众识别、防范、拒绝极端主义思想的能力;三是应将青少年作为防范和抵御极端主义工作的重点对象,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宗教和各民族的历史,树立与主流社会相一致的价值观;四是要重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形成正面舆论引导,有效遏制极端主义传播;五是高度关注民生问题,通过发展社会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通过诚实劳动改善生活,实现自身价值;六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不同民族、不同宗教背景的公民在就业支持、住房保障、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享有相对同等的公共服务,逐步消除极端主义滋生的现实土壤;七是继承和弘扬多元包容、和谐共处的优良传统,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传承和风俗习惯,努力克服偏见和歧视,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有效减少和压缩极端主义利用社会矛盾进行挑拨煽动的空间,为抵御极端主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八是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专业性强、联系面广、方式灵活、应对快捷的优势,沟通民意、增进理解、凝聚智慧、形成共识,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九是在抵御极端主义问题上,应坚决反对搞双重标准,反对利用极端主义谋求一己之私、干涉别国内政。

 

与会嘉宾合影

 

太和智库一直非常关注治理极端主义,以及与之相关的民族、宗教问题,并为此专门设立研究中心,近期又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签约共建边疆发展研究中心。未来,太和智库将进一步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围绕相关领域问题,拓展加强与有关机构、高校的交流合作,为提升极端主义治理能力、维护国际和地区以及国内社会的安全稳定贡献智慧与力量。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