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国际传播不再失语——太和智库研究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美首席记者王冠主题分享交流会

2018年11月19日

导语:2018年11月16日上午,太和智库研究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美首席记者、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英文主播王冠,以“不再失语的中国国际传播”为题,与部分太和智库研究员进行座谈交流,分享他在美国一线的实践、感悟和最新调研成果,并通过数据、案例重点分析了西方媒体如何“塑造”中国形象以及中国的应对之道。

 

太和智库研究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美首席记者、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英文主播  王冠

 

王冠认为,从目前数据分析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占据强势话语权,而中国国际传播仍处于弱势。中国对外宣传存在“数量大于质量、他塑大于自塑”的问题。西方媒体话语之所以强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英语作为全球第一大语言具有极强的“输出力”;二是美西方国家拥有先进的新闻教育;三是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迎合了西方受众“媚俗不媚上”的传统。美西方在“塑造”中国形象上所采取的主要策略:一是通过政府发声、媒体发声、智库发声、民间发声这一套组合拳,扩大宣传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二是通过独特的名词构建方法,对受众心理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此,中国应从“理念”“实践”“平台”三方面入手,有效应对西方媒体对中国别有用心的刻意塑造。首先,在传播理念上,需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将中国故事讲述成“包含中国元素的国际故事”;其次,在实践策略上,要有针对性地对西方媒体进行反击,不能自说自话。要在外宣中平衡好正面与负面报导,全面肯定式的宣传报道无法在西方受众心中树立起公信力。同时,还要善于寻找受众的“期待视野”,关注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第三,在平台借力上,通过“借船出海”,利用国际主流和新媒体平台更多地发出中国声音。

 

交流座谈会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取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故事更多地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未来,太和智库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国际传播问题研究,促进与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互动,并充分利用媒体、论坛等多元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

 

出席人员合影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