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人文交流教育先行 ——上合青岛峰会研讨系列之三

2018年06月28日

导语:

上合青岛峰会圆满落幕,为开启上合组织发展新征程擘画了蓝图、注入了信心、凝聚了力量。6月13日,太和智库邀请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华社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与智库部分研究员,围绕上合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上合组织国家人文交流等议题举行座谈交流会。现将有关专家的会议发言和系列最新研究成果整理发布,以飨读者。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一 

 

今年是上合组织成立17周年,也是上合组织开展教育合作12周年。上合组织在安全、经贸、人文三大领域合作中取得了辉煌成果,其中教育交流发挥的作用不可磨灭。教育合作是基础也是关键,发挥着先导性作用,已成为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共识。教育培养人才,人力资源是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相互理解沟通、各领域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基本动力。

 

2006年上海峰会,上合组织政府间教育合作协定的签署,为成员国间教育领域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2年来,教育合作由最初的互派留学生向多领域、多层次、多种合作形式发展。期间上合组织成员国互派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尤其是来华留学生数量创下历史新高。仅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印度三国,2016年在华留学生总数就超过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除中国外的7个成员国已成立孔子学院约40所、孔子课堂50余个。各成员国校际交流迅速发展,在语言学、民族学和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建立研究中心或教研室,取得可喜成果。各国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小学生夏令营、青年论坛等活动实现常态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上合组织大学”建立,为各成员国教育合作开拓了新的思路,已成为教育合作的一个创新模式和重要平台,正在逐步向区域性教育联盟、建立统一教育空间方向发展。成员国通过这一平台,以互联网教学、各类学生互派交流、专项培养计划、统一学位认证等多种形式,联合培养各领域合作所需的高水平专业人才。目前各成员国已有80余所高校加入“上合组织大学”合作项目。

 

 二 

 

虽然上合组织教育合作已取得很多重要成果,但面对首次扩员、各领域合作快速推进、本地区安全和社会形势发展变化,教育合作尚不能满足成员国各领域合作的现实需要。从人口和经济规模上看,首次扩员后,上合组织8个成员国人口总计近30亿,约占全球人口的40%,GDP总量超过1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上合8国间贸易总额达2176亿美元,已构成欧亚大陆规模庞大的地缘空间和区域市场。从合作深度上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上合组织深化合作的新契机,通过与成员国发展战略深度融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经贸合作将迎来新的高潮期。从政治安全上看,成员国间共同抵御“三股势力”威胁、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反对霸权主义的共识扩大,共同行动增多。上述因素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是上合组织未来发展带有战略性的根本任务。

 

目前,教育合作在上合组织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中相对滞后的现象是显而易见的。从表现上看,有以下几点应引起注意。

 

其一,尽管成员国“中国热”持续升温,但高层次汉语人才少、汉学家少和研究中国问题专家少的“三少”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2016年哈萨克斯坦“萨姆鲁赫”国家留学基金会调查显示,哈国留学生在华学成回国后从事汉语或中国相关业务的比例,远远低于从欧美国家学成归来后从事欧美国家语言相关专业和业务的比例。而在哈国本国通过孔子学院等其他途径学习汉语的人员,只能对中国语言和知识进行一般性了解,无法满足汉语教学的需要。根据调查,缺乏有经验的汉语师资力量是上合组织成员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方面情况俄罗斯略好些,中亚四国则尤为突出。 

 

其二,随着上合组织成员国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专门人才缺乏的现象日益突出。成员国间法律、金融、税务、电子商务、管理机制等领域发展水平不同,会导致合作中协调沟通不畅等困难,其根本问题还是一些成员国的人才短缺,特别是专门人员严重不足,正在成为制约成员国间深化合作的瓶颈。应当指出的是,成员国国际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基本上属同一层次,其他成员国由于对教育领域投入非常少,专业化人才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提出:“未来3年,中方愿利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等平台,为各方培训2000名执法人员,强化执法能力建设。”这项举措对上合组织国家提升专业化人才能力和水平无疑是雪中送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其三,在人文交流领域,缺乏有影响力的作品,大学者、大专家奇缺。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曾与俄罗斯汉学家座谈。回顾中俄、中苏人文交流历史,曾产生一大批丰硕研究成果和学术大家。早在18世纪,俄罗斯就开始了对中国历史文化典籍的译介,19世纪诞生了比丘林、王西里和巴拉第等汉学巨匠,他们大量译著来自东方的中国书籍。前苏联时期,中国有近千部中长篇小说、数万篇文章被译成俄文。新中国成立后,对苏联文学的翻译进入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苏联有700多部中长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等小说,对几代中国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事俄苏文学翻译的中国大学者更是群星灿烂,其中有鲁迅、茅盾、巴金、林语堂、周扬、郁达夫、周立波等。今天,尽管历史条件发生变化,中国同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方面的交流互鉴仍然十分重要,但产生的研究成果却不能令人满意。比如,我们对中亚历史和国情学的研究不足,对鲁达基、阿拜等中亚历史文化巨匠知之甚少。

 

其四,语言障碍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在上合组织成员国中,中俄间交流有历史传承,文化互鉴基础好,交流水平也较高,但目前双方学习俄语和学习汉语的人数并不能适应两国关系发展的需要。据统计,中国有约100多所大学开设俄语专业,但学习俄语的人数却只有不到2万人。此外,在哈、吉、乌、塔四国中,俄语作为语言媒介的主导地位正在减弱,各国寻求本民族语言文化价值的要求强烈,尤其是中亚国家实行语言文字由西里尔字母向拉丁字母转变后,更加深了教育交流的语言障碍。中国对中亚国家语言文字的转变也需要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

 

 三 

 

令人欣慰的是,在全面深化各领域合作的大环境下,上合组织教育合作正在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合作模式。适应上合组织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提升教育合作内涵,推动教育合作向高层次、高质量迈进,是成员国间教育合作的基本目标。

 

中国在上合组织教育合作中影响力将会继续增大,发挥越来越重要、独特的引领性作用。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经济实力增长、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将不断催生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持续多年的汉语热会进一步升温。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化的范畴,成为更为宽泛意义上的跨学科学问。中国需要对上合组织教育合作给予更大投入,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

 

其一,抓好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基础性教育合作,文化历史、国情学都可以列入这个范围。就中国而言,应继续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和奖学金资助,鼓励更多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和研修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学科。尤为重要的是,帮助一些成员国建立培养汉语师资力量的教学体系,这方面是当前最为薄弱的环节,应从源头上抓好成员国汉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本土化汉语教师的水平。

 

其二,提高我境外汉语教学质量。孔子学院合作模式已在成员国中普遍存在,得到广泛认可。中方对孔子学院的投入很大,但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就中亚成员国而言,孔子学院的教学多为相关高校选修或函授课,没有进入全日制教学体系,难以适应培养高质量汉语人才的需要。应充分利用孔子学院教育合作机制,着力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争取将汉语列入中亚国家相关高校的专业和主修课程。除此之外,还应探讨其他汉语教学途径,如向成员国有需求的重点大中院校派出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帮助其建立汉语教学专业和教学体系。美国等西方国家向境外派出的“和平队”英语教学模式,已坚持多年,在一些方面很值得我们借鉴。

 

其三,培养适应上合组织发展的专业化人才,是教育合作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上合组织大学”作为非实体的区域性国际教育联盟,无疑将是成员国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上合组织大学”成立不久,仍处于摸索和磨合阶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建设。一是“上合组织大学”确定的7个专业方向(区域学、能源学、生态学、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经济学和教育学),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与成员国发展水平和现实需求相结合,着眼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这样才有生命力。鉴于成员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国家司法、金融、数字化管理等领域人才严重缺乏,建议“上合组织大学”采取定向培养、举办短期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帮助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是打造“上合组织大学”品牌形象,创办精品专业,提高国际影响力。三是重视提升“上合组织大学”项目市场竞争力,各成员国应从法律上确立“上合组织大学”地位,完善成员国对等承认“上合组织大学”文凭的法律认可机制,提高“上合组织大学”学位和学术证书含金量,以利于“上合组织大学”学生就业。这方面,成员国应从国家层面采取措施为“上合组织大学”项目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提供帮助。

 

其四,建议成员国共同采取行动,对上合组织人文交流中取得重要成就的高端专家学者进行调研,建立名人录。成员国政府应对这些专家学者给予必要支持,鼓励和资助他们积极参与申请课题、考察交流、著书立说等活动。成员国也可以共同确定重点研究项目和研究课题。据了解,无论是中国、俄罗斯,还是中亚国家,从事人文交流的学者都不在少数,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力,能够使上合组织文化历史方面的交流互鉴更加富有成果,从而促进各成员国史学研究和文学艺术作品译著的繁荣发展。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