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上合之浩然“五气”

2018年06月08日

导语

6月9日,上合峰会将在青岛拉开大幕,这是中国今年重要的主场外交之一,也是上合组织18岁的“成人礼”。作为东道国,中方邀请了上合组织其他7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的领导人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机构的负责人齐聚黄海之滨的“帆船之都”,共商合作之计、共谋未来之路。习近平主席还邀请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伊朗四国总统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同其他有关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上合组织进入“青岛时间”,孔子故里迎来八方来客,贵宾中既有越走越近的邻居,也有不以山海为远的志合者,可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青岛五四广场及周边景色(图片来源:新华网)

 

常言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17年在历史长河中只能算沧海一粟,但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里,17年却也不那么短暂。17年来,上合组织经历了不少国际和地区的风云之变,走过了不简单、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回首来时路,上合组织从解决边界问题的简单对话机制发展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地区组织;从安全和反恐合作扩展至经济和人文合作;从更注重内部合作转向注重发展对外关系。一路走来,上合组织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地风雨无阻、砥砺前行,成为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一抹亮色,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积极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环顾四周,站在北约、欧盟、非盟、东盟、美洲国家组织等众多国际和地区组织当中,上合组织无疑是一位“少年”,是一位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少年。正因是少年,他充满着朝气、锐气、和气、大气、正气,少了个别“中老年型”区域性国际组织身上的暮气、盛气、杀气、小气、邪气。上合组织正以新安全观、新合作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顺应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显示其自身特有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吸引力,大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意味。

 

朝气

不仅因其青春年少,更因其不忘初心

 

上合组织的初心便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这短短的20个字历久弥新,成为上合组织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思想基石和生命灵魂,也成为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文化共存、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的思维体系。在单边主义、零和博弈思维呈现抬头趋势的背景下,“上海精神”显示出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生命力和价值,催生了强大凝聚力,激发了相关国家积极的合作意愿,为所有致力于睦邻友好和共同繁荣的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国际社会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实践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亚作为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枢纽,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一直承载着现实的和潜在的地缘政治价值。任何一个大国,只要占据中亚,就可达到多重战略目的:向北可遏制俄国,向东可挟制中国,向南可威胁伊朗和控制印巴,向西可到达中东以控制红海和地中海,也可经黑海直抵欧洲,从而扼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这无异于占领了全球地缘战略的制高点。

 

常言道,“福兮祸之所伏”。中亚的独特地理优势引来了大国的竞相争夺。在西方地缘政治家眼中,这里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权力真空之地”和“文明冲突之地”。当代美国地缘政治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干脆直接把中亚称为“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强调“回归这个地区在地缘战略上对美国的含义十分清楚:美国相距太远而无法在欧亚大陆的这一部分成为主导力量,但美国又太强大而不能不参与这一地区的事务。”而按亨廷顿的话说,这里又是“文明冲突”最易发生的“不同文明之间的断层”。

 

显而易见,“统治”“控制”“主导”“冲突”“断层”成为西方政治家和政客们“中亚认知”的关键词和高频词,这些认知又直接投射到西方国家对这一地区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动之中。于是,作为地缘政治中轴的欧亚大陆腹地接连不断地上演着群雄争霸、纵横捭阖的大戏。波斯人、匈奴人、阿拉伯人、蒙古人、俄罗斯人先后征服过此地,曾成为这一地区的“大玩家”和“大棋手”,但也终究沦为这片土地的过客和岁月的尘埃。

 

在这个大棋局争斗中,中亚地区人民并不是过客和尘埃。但遗憾的是,他们更多扮演的是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棋子”和“配角”。历次争斗让赢家“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却给这块土地留下了无法承受的“战略之重”,也给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正因如此,中亚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祈盼尤为强烈,探索构建各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努力也更为积极。然而,当各大势力对中亚争夺大战犹酣之际,又有几人真正去关心中亚地区百姓的死活、安危和疾苦!

 

二十世纪中叶,在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先后孕育诞生了欧盟和东盟两大区域组织。这是当代地区主义在这块大陆上的第一次尝试,反映了当时的西欧和东南亚人民消弥战端、联合自强的美好愿望。而相比之下,处于欧盟和东盟之间的欧亚大陆纵深地带却一直沉寂无声。如果说欧盟和东盟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它们在地域、文明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高度同一性的话,那么欧亚大陆纵深地带所特有的地缘、文明和经济发展状况等特点,让人们觉得在这里构建任何区域合作机制似乎都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西方智慧和西方力量无法让中亚太平之时,中国智慧表现出了特有的“平和之力”。与西方人的思维截然不同,在许多中国人眼中,中亚虽然也是一个极具话题感的“矛盾综合体”,但那里并不是充满着杀戮和争战之地。那里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既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也是多文化、多民族的交融之地;是既富饶又复杂、既灿烂又忧伤之地。那里仿佛总能传来一支从伊塞克湖流淌出来的草原牧歌,又仿佛总能出现一群从帕米尔高原上奔驰而来的商旅马队。

 

中国人打破了以西方视角看世界的桎梏,不以“争斗”和“零和游戏”看待中亚,而以中华文化中的“求同存异”与“和而不同”的思维来构建欧亚腹地。17年前,上合组织横空出世,成为欧亚大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17年来,上合组织秉承“上海精神”,以平等互信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对话协商为手段,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领域合作发展,确立了长期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以实际行动开创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关系新模式,成为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也成为国际秩序健康发展的建设性力量。上合组织让中亚国家人民从“欧亚大戏”中的“永远配角”变成了“重要主角”,让中亚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仅变为可能而且还成为现实。

 

17个春秋过去,上合组织不断总结经验、吸收力量,开辟发展路径、拓展发展空间。成员国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克服障碍与分歧,突破跨区域国际组织的发展瓶颈,实现了首次扩员,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吸引力,让中亚地区“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一种现实选项,让中亚百姓体会到“亲、诚、惠、容”的魅力,让中亚人民在冷战思维仍未完全散尽之际即可品尝到和平与发展的滋味。

 

2017年6月9日,阿斯塔纳《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
(图片来源:上海合作组织 官方微博)

 

上合组织17年的成长之路更像是17年来中国外交实践的缩影,这里没有“零和”,但有双赢、多赢、共赢;这里没有“独舞”和“独角戏”,但有“共舞”和“群舞”;这里没有结盟和集团,而有结伴和共同体。如今,上合组织正在成为欧亚大陆的和平力量,让中亚从某些势力争夺的“后花园”变成了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从你死我活的“角斗场”变成了休戚与共的“大家庭”,从各怀心事、相互猜疑的个体变成了互利共赢、安危共担的命运共同体。这恰恰就是确保上合组织行稳致远的中国智慧,也是让欧亚大陆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智慧。

 

锐气

不仅因其锐意进取,更因其与时俱进

 

抚今追昔,从初创、成长到发展、壮大,上合组织不忘初心、与时俱进,脚踏实地行进在构建命运共同体、不懈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征途上。从安全关切到发展关切、从军事信任到政治互信、从领土接壤到发展对接,各成员国在不断丰富和充实着上海合作组织的内涵。上合组织从安全“独轮车”,发展到安全与经济“两轮车”,再到安全、经济、人文“三套车”,再到当前安全、经济、人文交流和对外合作“四轮驱动”,充分体现了上合组织与时俱进的特点。如今,上合组织各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已从安全共同体发展到责任共同体、从利益共同体提升至发展共同体,正在形成全新的命运共同体。

 

“利莫大于治”。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发展。安全合作是上合组织的“动力之源”。面对西方国家偏爱的绝对安全观,上合组织坚持的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成为纷繁世界中的一股清流,推动上合组织安全合作迈上新台阶。实际上,上合组织自安全合作开始,一直坚决反对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持开放、透明的原则,不谋求建立军事政治同盟、不针对第三方,不断提升有效打击“三股势力”的行动力,并逐步建立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织制度和机构,地区国家间合作在实践的考验中走向成熟。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上合组织始于安全关切,但并没有止于安全关切。如果说安全是上合组织的“第一个轮子”,那么经济就是上合组织的“第二个轮子”。地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从这一进程中受益。如果上合组织不能为成员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那么它的吸引力就会打折扣、就有成为“空中楼阁”的危险。因此,务实合作自然而然地成为上合组织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世界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有关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上合组织坚持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深挖区域合作潜力、共创合作机遇,增强成员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中国经济发展外溢的正向效应为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带来了发展的正能量,成为各国可搭乘的经济发展“便车”,引领了地区各国携手共同发展的潮流。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上合组织成立17年来经贸合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017年,我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总额达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15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进口673亿美元,同比增长28.5%。截至2018年3月底,我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各类投资存量约为840亿美元,多个大型能源、矿产和工业制造项目顺利推进;我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工程承包累计营业额达到1569亿美元,一大批公路、电站、管线工程成为区域示范性项目。

 

这一连串实实在在的数据表明,中国对邻国的“惠及”并不是小恩小惠的小打小闹,也不是压迫式的强制合作,更不是损人利己的自私式合作,而是互利共赢的自愿合作。习近平主席曾引用哈萨克斯坦谚语“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来解释中国的互利共赢外交理念。中亚地区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和上合组织17年来的发展历程让人们体会到了中国古训“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的博大精深。

 

尽管近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合作的范围、规模、领域等都在不断拓展,但组织框架内经贸合作潜力仍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项目仍以双边为主,个别多边经贸合作协议的落实有的一拖再拖,甚至落入“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尴尬。为了让上合组织经济合作进一步惠及每一位成员国百姓,中方一直主张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上合组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商签《上合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做好上合组织自贸区可行性研究,逐步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此外,中方还建议上合组织创新贸易方式,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尽快成立电子商务工商联盟,迎接数字经济“红利”。加强成员国间服务贸易合作,商签《上合组织成员国服务贸易合作框架》。针对中亚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滞后制约本地区经济合作的瓶颈,中方建议构建快捷便利的联通格局,实现“道路通、百业兴”的新局面,中吉乌国际道路运输不久前的正式运行标志着地区互联互通取得了重大突破。

 

和气

不仅因其同声相应,更因其和平担当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俗话说,十里不同俗,更别说远隔千山万水的国家。欧亚腹地是一块神奇而神秘、复杂而矛盾的土地,它是现代国际政治视野中“东方”和“西方”的战略结合部,既是东方文明、西方文明、斯拉夫文明等多样文明的交汇、交集、交融之地,也是这些文明和文化的碰撞、冲突、竞争之地。上合组织区域内,汉文化、斯拉夫文化、穆斯林文化、印度文化、突厥文化、波斯文化相互交汇,儒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彼此影响,分布着百余个大大小小的民族,这里既是地理意义上的心脏地带,也是文化意义上的边缘地带。

 

特有的地缘、文明和经济发展状况等特点,让人们觉得欧亚腹地只与争斗、争战、争夺有关,而与和平、稳定、发展无缘。上海合作组织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和6个对话伙伴国有着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制度、发展水平、生活方式,肯定会存在一些相互不那么好理解的事情,这是事实,但这并未妨碍大家聚到一起、共谋发展。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没有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的“丛林法则”,没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有的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大国相处之道和“平等相待,义利相兼,义重于利” 的大国与小国相交之法。17年来,面对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差异,上合组织各方没有彼此排斥、相互拆台,而是加强沟通、相互理解,在珍惜和维护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同时,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形成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默契,达到了“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的效果。

 

上合组织的未来,归根结底掌握在上合各成员国人民手中。只有民相亲、心相通,上合组织合作才能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各成员国才会形成 “大家庭”意识。过去的一年,在中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首届上合组织妇女论坛、首届上合组织文化艺术高峰论坛、首届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论坛……一个个“首届”彰显中国新理念、新思路、新作为。全方位开展的友好交往和人文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各国民众对上合组织发展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增进了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夯实了各国合作共赢和上合组织健康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

 

2018年5月16日,由全国妇联举办的首届上海合作组织妇女论坛在北京开幕
(图片来源:新华网)

 

和平,光有美好的愿望还远远不够,更需要维护和平的力量。随着全球恐怖主义进入新一轮活跃期,欧亚腹地并不太平,本地区宗教极端主义沉渣泛起、“恐”“毒”合流之势愈演愈烈,安全风险不断上升。上合组织成员国有数千公民在中东参加“圣战”,恐怖分子回流风险高企。阿富汗北部地区安全形势显著恶化,塔利班及国际恐怖分子向阿塔、阿土边境集结,与各国边防部队的交火时有发生,这对中亚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针对地区这些新情况,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安全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依然是上合组织面临的重大任务,而上合组织也负责任地担当起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地区和国际责任。

 

上合组织各成员国防务部门和军队不断完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各领域互利合作,打造了“和平使命”系列联合军演,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上合组织的安全观也越来越多元,各成员国不断拓展安全合作领域,除应对各种现实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推动联合执法合作外,还对网络信息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金融安全等新领域新问题保持关注,展开新的安全合作。

 

大气

不仅因其扩员增容,更因其开放包容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上合组织始于周边,但并未止步于周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同时“转正”让上合组织“升级换代”,成员国人口占世界比重从25%提升到44%;覆盖地域从中亚拓展到印度洋;经济实力从占世界GDP的15%扩大到25%;安全合作从维护中亚及其周边稳定扩大到欧亚大陆区域安全稳定;责任担当从推动地区和谐到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在上合组织原来的6个成员中,除中国之外都是苏联解体形成的国家,曾有看法认为上合组织是“原苏联国家+中国”的合作平台。随着印巴的加入,上合组织成员结构发生变化,内部需要构建新的平衡,而且这一改变还会产生一定的政治意义。过去,在人们的一般认识里,上合组织的地理空间是在中亚,印巴的加入意味着大半个南亚都进入上合组织的地域,这表明上合组织由此将向中亚——南亚——欧亚跨区域组织的方向发展。

 

从中亚拓展到南亚,从内陆进入印度洋,上合组织朋友圈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组织合作潜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晒晒上合组织的“朋友圈”,我们会发现在上合的“好友”中既有“印度洋明珠”斯里兰卡,也有中国在独联体国家中的“全天候好伙伴”白俄罗斯,还有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伊朗。这些国家有的已经不是我们地理上的邻国,但他们都是“一带一路”上的同行者。这些民族与中华民族的祖先或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或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如今,中国和这些国家已成为了“和睦相处的好邻居、同舟共济的好朋友、休戚与共的好伙伴”,他们犹如欧亚大陆上的一盏盏明灯,而上合组织让这些明灯串联并联起来,让欧亚大陆的夜空灯火辉煌。

 

“独乐不如众乐”。上合组织的“朋友圈”不搞小圈子,也不玩封闭和排他的非此即彼的游戏规则。中方一直主张扩大上合组织的对外交往、吸收新鲜血液,这是上合组织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上合组织一贯奉行的开放包容方针的体现。未来,“上海精神”将获得更多国家认同,上合组织的“朋友圈”将进一步扩展,上合组织将在更广地域、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践行维护共同安全、促进共同发展的主张。阿拉伯谚语说“独行快,众行远”,中国人也常讲“朋友多了路好走”。上合组织正在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人们有理由相信,等到中国再次主办上合峰会时,上合组织之路会更宽广、会通向更远的远方,会迎接来自更远地方的“远方朋友”。

 

正气

不仅因其百炼成钢,更因其守正笃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虽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但实事求是地讲,上合组织的成长伴随着一些西方的质疑和怀疑之声。成立伊始,国际舆论特别是西方媒体对上合组织的发展前景很不看好,冷嘲热讽,预测成员国“相互间矛盾甚多,用不了多久就会各奔东西”。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C·米赫耶夫教授在上合组织初期也曾将信将疑地说,“从根本上说,上海合作组织还只是一个框架性的组织,这个框架包括了一切:从零到无限。”2006年6月,上合组织为成立5周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名美国记者向时任上合组织秘书长张德广提问:“你认为上合组织会有10周年庆吗?”张德广回答道:“肯定有!不仅有10周年,还有20周年、50周年、100周年!”随着上合的日益发展,西方特别是美国人又开始质疑和警惕起来,甚至给上合组织扣上“东方北约”的大帽子。美国兰德公司曾危言耸听地说,中俄两国可能形成一种称之为“欧亚协约”的松散联盟,协力遏制美国势力。

 

俄罗斯有句谚语,“时间是最公正、最伟大的裁判”。时间给了上合组织质疑者有力的回应。在西方舆论的棒杀和捧杀中,上合组织“不求人夸颜色好”,只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2017年,上合组织实现首次扩员,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广、潜力巨大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其地区及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承载了更多期望与祝福。与此同时,上合组织并没有成为所谓的反美、反西方组织,而成为了一个极富活力的全球公共平台和一个富有开放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

 

(图片来源:上海合作组织 官方微博)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带一路”建设为上合组织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提供了新的巨大机遇,上合组织又成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2013年至2017年,历届上合组织峰会的宣言中都明确提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大都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的丝路记忆和相似的发展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建立在开放包容、互利互信、合作共赢之上的“上海精神”和“丝路精神”一脉相承、交相辉映,为“上海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印记。

 

哈萨克斯坦有句谚语,“有团结的地方,定有幸福相随”。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到今天,与其内部团结有着直接关系。在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中,中俄两国始终携手合作,发挥了“双引擎”作用。在上合组织成员增多的背景下,强调团结协作尤为重要。上合组织成员国既要有维护团结的政治意识,又要有求同存异的精神,更要有相互理解、互谅互让的气度。

 

今天和未来欧亚腹地变化是由多种力量多个层次组合而成且不断变化的“合力”来决定,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中国无疑是这种“合力”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在中亚的积极作为获得了中亚国家的普遍欢迎,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实施也给中亚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好处。但这并不是所有外部势力都乐见的现实,于是猜忌者有之、挑拨者有之、防范者有之,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时不时地会在中亚上空徘徊。

 

其实,中方根本不想也不会去“排挤、挤占、侵占”任何一方在中亚的“势力范围”,而更愿与各国一道按着先易后难、日积月累的方式推进中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在此过程中,受益者不单单是中国一方,而是包括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在内的与中国结成“命运共同体”的所有国家。实际上,上合组织的吸引力不是来自中国的威慑力,而是来自中国的亲和力;上合组织的高人气不是来自中国的霸气,而是来自中国的和气;上合组织的传导效应不是来自中国的主导,而是来自中方对各方的疏导。可谓是“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