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互期待与利益诉求中探寻共识——太和智库与以色列专家开展交流对话

2018年05月10日

导语:

近期,太和智库与多名以色列重量级国际问题专家就当前的世界形势、中东局势、“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和中东地区的关系、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责任作用与利益诉求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将部分会谈内容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一、世界形势和中东局势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以方:当前,全球和中东地区都在经历着新挑战。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推出了“美国优先”的政策,想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美国,在国内外都采取了一系列让人震惊的举措。一是国际贸易。特朗普坚持认为美国在现有的贸易规则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要改变规则。他的这一立场很可能会导致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贸易战,人们不知道世界将会走向何方。二是伊核问题。特朗普对此的态度和决策很可能导致伊朗最终以合法的方式拥核并引发中东新的战争。而俄罗斯出兵进入一个主权国家,改变其边界,更是火上浇油。当前,国际社会中极度缺乏规则意识,联合国安理会在解决重大问题方面也没有起到关键作用。如果美国、俄罗斯等大国选择漠视或不尊重国际规则,那么联合国就将沦为摆设,仅仅是政治工具而已。据以色列近期的观察,美、俄、中三个大国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虽然以色列与三个大国关系都不错,但作为一个小国,以色列想要找到生存空间,与三个大国都平衡好关系,并不容易。

 

中东地区原有的紧张关系正在不断演化。伊斯兰极端组织和穆斯林兄弟会坚信伊斯兰教才是解决中东问题的答案,主张回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约旦等国也都有这样的趋势。而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则是一直冲突不断,虽然不是最主要的矛盾,但也不容忽视。逊尼派在阿拉伯湾控制了很多区域,他们认为唯一可以帮助他们的就是以色列。因此,以色列近年开始与中东国家进行军事合作,例如与叙利亚、伊拉克共同打击“伊斯兰国”。但目前对以色列来说,最大的挑战仍然来自伊朗。

 

中东地区每个国家面临的情况都不相同。比如,沙特正面临国内改革的重大挑战,它的前途命运对于中东的未来同样至关重要。沙特国内的主要资源都由国内王室家族控制,利益错综复杂,相互间的协同也非常困难。如果改革失败,其国内必将出现混乱局面。作为世界石油贸易的最大来源国,沙特的局势对于中东各国来说都非常敏感。例如埃及,如果没有沙特的帮助,上百万埃及人将很难生存下去。基于友好关系,以色列也希望沙特改革成功。

 

再看叙利亚,什叶派和逊尼派在不断指责并试图毁灭对方,然而承受后果的却是数千万难民。不解决叙利亚战争的遗留问题,中东复杂的状况就难以改变。而以色列作为中东国家,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做上述简单介绍,是希望中国能够更好地了解以色列面临的问题以及利益所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区域。

 

太和:伊核协议有无可能通过进一步的修订使各方相对满意?

 

以方:以色列的目标是摧毁伊朗的核能力,而过去几年里,伊朗正是在上述协议的纵容下才拥有了核能力,以色列无法坐视这种情况继续。我们有证据显示,伊朗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在几个月内就可能实现拥核能力。以色列不推崇战争,也希望遏制战争。如果各国共同努力使伊朗未来无法拥有核能力,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华盛顿最终的决定,以色列并不确定。总之,以色列的最终目标就是确保伊朗无法拥有核能力。

 

太和:特朗普宣布美国将撤出中东地区,除非其他国家提供军事和经费上的支持才可能会保留。特朗普的这个决定是认真的还是说说而已?

 

以方:我们认为,特朗普撤出中东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以色列一直以来奉行的原则都是,本国应该有自卫的能力,所以每年投入约40亿美元从美国购买武器。美国是以色列在安理会中的保护伞,但以色列从来不乞求美国派军队保护。如果美国退出叙利亚,以色列就会进行自卫。以色列每年将GDP的5%用于国防,就是为了拥有真正的自卫能力。

 

太和:对于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去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没有阿萨德政权的叙利亚,是否就能实现和平?哪一派力量可以主导叙利亚的政局?

 

以方:目前,我们在叙利亚仍看不到和平的希望。什叶派和逊尼派五年之内也不会达成和解。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未来会进一步扩张,更多的伊朗军队也会进入叙利亚,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的势力也已经进入了叙利亚,都希望从中榨取利益。各种力量之间不断博弈,通过武力彼此制衡,随时可能爆发战争。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和平的希望十分渺茫。

 

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亚地区和中国的“双赢”选择

 

以方: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将改变中亚地区的局面,包括国家安全、经济、外交、内政等各个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改变中亚地缘政治的触发点,把中亚从一个深陷内陆的区域变成一个连接欧亚的枢纽区域;而中国也会借此提高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我们观察到,近期,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有两个方面发展迅速:一是经由霍尔果斯口岸的跨境商品交易量大幅提高;二是直通印度洋的“中巴经济走廊”正加速实施。

 

由于中亚的地理特点,很多中亚国家自从脱离前苏联之后,就被封锁在内陆。虽然获得了独立,但却失去了通达海洋的优势,给这些国家的安全、发展带来了多方面挑战。数据显示,这些内陆国家的平均GDP仅仅是拥有海岸线邻国的57%,它们的运输成本也比有海岸线的国家高10%。在独立的最初,这些中亚国家的领导人就表达了内陆地理位置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急需获得海路通达的迫切愿望。因此,他们也在寻求互联互通来促进国家发展。了解这些中亚国家领导人的态度,就明白他们为什么拥护“一带一路”,而不是把这个倡议当成一种威胁。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项目,而是一个愿景。根据中国估算,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起来覆盖了全世界人口约70%,约占全球GDP的55%。这个倡议能够实现从上海到汉堡的连接,其中既有陆路,也有海路,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愿景。“一带一路”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倡议。它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可能,让这些国家能够融入整个全球体系中。所以,中亚国家的领导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都很积极。随着中国和中亚国家深化关系,中国对中亚的影响力也会增加,双方的依赖和合作程度都会进一步加深,中国西部各省份和中亚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给双方的发展都带来益处。

 

未来,“一带一路”倡议主要会带来两大地缘政治方面的变化:

 

一是中国在中亚地区安全和军事领域的参与会逐渐增加。中亚地区的稳定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至关重要,而当前最主要的安全挑战,就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可能会影响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安全部署和军事参与形势。中国在吉布提已建立起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以色列将其视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同时,我们也认为中国未来不会只有吉布提这一个军事基地。当然,中国十分强调软实力,但鉴于“一带一路”倡议会面临安全方面的挑战,仅仅有软实力是不够的,中国必须在中亚地区的安全领域增加投入。

 

二是中俄两国在未来新的互联互通中关系将更紧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两个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不断增加。一方面,中亚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交通位置,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凸显;另一方面,上合组织发展迅速,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和发挥的作用也不断增大。中国和俄罗斯是上合组织中最主要的引领大国,对中亚的安全稳定也同样关注,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合作关系也会愈加紧密。

 

太和:“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密切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经济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确实改变了中亚国家,使他们从内陆走向海洋。例如,哈萨克斯坦在连云港建立了物流基地,向越南、东南亚国家出口的货物量大幅度增加,为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仅在哈萨克斯坦一个国家的重大项目就达到了51个,价值260亿美元。中哈之间逐渐由资源型、边贸型合作向更加深入的双边合作模式发展。中国和中亚、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也不再仅限于石油天然气和易货贸易,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局面已完全打开。

 

互联互通方面,去年一年,通过俄罗斯港口、中亚港口的欧洲班列大概3000多次,是此前三十年的总和。中欧班列开通之后,从去年的3000多列次增长到今年的6000多列次。

 

中亚地区的局势目前比较稳定,各方比较关注的恐怖主义问题近年来随着中亚国家的政权巩固也有了很大改善。至于中国是否会在这些国家建立其它军事基地,目前并无此迹象。

 

以方:前段时间,特朗普公开批评巴基斯坦政府对塔利班的庇护,决定缩减两国贸易并减少对巴基斯坦的援助。这是否会影响中国在巴基斯坦的项目?美、巴关系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甚至“一带一路”实施的走向?

 

太和:“一带一路”是一个倡议,发展的是中国和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不针对第三方。中国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一带一路”倡议的公开政策,以及合作共赢开放的态度,欢迎更多的国家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是两国之间的事。同时,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的伙伴关系,民间叫“巴铁关系”。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合作是全方位的,中国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战略规划,一切都会按照两国之间的需求和对局势的判断来发展,不会受美国对巴基斯坦政策调整的影响。

 

 

三、以色列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区的推进,谋求中、以、阿“三赢”局面

 

以方:过去一年,现实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也必将会扮演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过去,以色列更关注西方而非东方,但近年来越来越关注中国的政策会给以色列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包括陆上和海上两部分,无论哪一条都给相关区域带来无限的活力和发展。以色列也可以成为其中一个理想的中转枢纽。比如,中国和欧洲的合作日渐深入,以色列也在与一些欧洲国家开展能源方面的合作。欧洲希望丰富石油和天然气的来源,而不仅限于俄罗斯。因此,围绕能源,现有的航路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一带一路”倡议会给中东带来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中东地区的稳定,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现在,中国已经在约旦、沙特等海湾国家率先展开。如果中国在一些大项目上能和以色列携手合作,将可以建立一种“三赢”的局面,无论中国、阿拉伯国家还是以色列都可以从中受益。这种合作局面不仅可以产生经济上的利益,还有助于地区稳定,从而给中东带来更加积极的变化。

 

以色列是亚投行的创始国之一,不仅能够给中东地区带来附加值,对中亚地区的发展同样如此。以色列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中转枢纽,可以在中亚地区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要促进地区间的流动性,同时也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促进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如健康、能源、文化、信息等。这些都是以色列擅长且有经验的领域,包括农业创新、清洁能源、网络安全、国土安全等,中以可以在这些领域进一步加深合作,也可以共同和中亚国家开展多方合作。这样的合作模式同样可以借鉴复制到其他国家,大家共同探索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中国是以色列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在亚洲的最大出口国,2016年中国的投资占以色列外国投资的三分之一。但中以双边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领域可以有进一步的探索和拓展。中以之间进一步深化合作不仅对两国有益,更可以在地区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区域稳定,这是以色列期待看到的局面。

 

对于中美贸易摩擦中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反全球化举措,以色列是强烈反对的,美国的各个商会和大部分美国人民也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以色列支持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非常重视和中国的贸易合作,也积极地同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进行贸易谈判。

 

太和:中国在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具体落地方面,以色列有何建议?

 

以方:中东将会成为中国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而中国在中东也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软实力,通过在中东建设基础设施获得民众的信任。很多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没有直接的贸易关系,以色列的农业产品进入这些国家,只能通过一些间接的渠道,在这一方面,中国也可以有所作为。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很好,而且立场比较中立。而以色列和中国可以在阿拉伯国家进行合作,如农业领域、国土安全等领域,从而帮助一些阿拉伯国家实现稳定。

 

此外,以色列会积极参与即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将以色列的产品带过去,从政府层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一带一路”倡议重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而非政治诉求

 

以方:21世纪初,随着中国开始聚焦创新和中国制造,中以两国之间就发生了非常积极的变化。中国在技术、医药、工程等很多领域与以色列开展合作,并从中获益。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两国借由这一合作平台,开展了更多的语言、文化遗产、人道主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这样的倡议对于很多国家包括以色列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中以之间的学术交流近年来不断加深,逾500所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以色列就有两所,并且还在考虑建第三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此外,以色列很多学者对中国的历史都非常了解,经历过种族大屠杀那段恐怖血腥的历史,以色列对于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人在中国的暴行更能感同身受。以色列有专门的东亚研究所和中国研究机构,每年有100人左右在学习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等。 

 

 

“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刚提出时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现在它的内容日益丰满充实。以色列非常欣赏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释放出的无限活力。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不断出现可喜的变化。与此同时,世界也需要中国对全球事务投入更多关注,如叙利亚问题和利比亚问题。另外,有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仍然怀疑、担心或者有所保留,中国也应该理解这些情绪。“双赢”是一个很好的口号,强调双赢的同时,中国应该拿出实际行动说服其他国家,让它们也成为赢家,从而逐渐消除疑虑,享受这一倡议带来的益处。

 

太和:“一带一路”是在实践中提出的,随着中国的发展,资金、产能顺应市场规律外溢出国门,中国政府才顺势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更多的是为解决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经济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发展方案。

 

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非常大。而中国领导人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世界格局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中国是一个大国,但还并不是一个强国。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各项人均水平与强国的差距非常大,比如以人均GDP来衡量,中国比不上以色列。若从这个角度来看,以色列是大国,中国是小国。科技上也是如此。

 

第二,从地缘政治上来讲,中国东边是大海,西边是高山,从古至今,中国的力量都没有走出这个区域,一直限制在这个区域之中。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多的是从经济上来解决中国面对的问题,同时客观上也帮助所在国解决就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使之成为一种互惠合作的形式。

 

第三,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国家,想要走出去,都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来支撑。而中国独特的儒家文化是缺乏扩张基因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担心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到欧洲时会影响相关的政治文化,实际上她的担忧源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足。中国的儒家文化不具有主动扩张性,也不支持扩张性的外交举动。中国所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包括在中亚和中东地区。

 

中国愿意跟所有的文明打交道,包括犹太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中国人信奉的是中庸的思想,愿意跟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交朋友,而不是要强行介入其中,用自己的军事力量进行扩张。

 

以方:“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提出,但它已不仅是一个中国的话题,它会成为全球发展议程的一部分。虽然中国一再表明自己不是一个超级大国,但数字是能够说明问题的,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二大贸易国,如果按GDP统计排名,中国很快就会成为第一大国。

 

以色列和中国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以色列多年来一直想保持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但现在已经成为OECD的成员,因此不再享受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好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享受好处的同时也要承担义务。比如,以色列以前是接受援助的,但现在要对外提供援助。现在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大国,未来会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有13亿人口,而且上海市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欧洲的人均收入,这一事实是中国无法回避的。从发展中国家慢慢成为发达国家是一个过程,以色列经历过。中国的规模更大,应该做好准备。

 

太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不只有经济物质上的交流,还有文化和宗教上的交流,而这些也将是未来保证“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重要基础。通过孔子学院,中国让其他国家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但国际上对此仍有不同的声音。从以色列的视角看,中国应该通过何种形式和渠道,让外国民众更能接受和理解中国文化,从而保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以方:如刚才提到的,“一带一路”倡议既要促进中国自己的发展,也要实现与相关国家的“双赢”。中国希望合作,那就必须多做一些相关工作,让其他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更感兴趣,也更容易接受。

 

关于孔子学院,有两个需要思考的方面。一是孔子学院强调它是大学的一部分,这就会带来一些冲突和限制。设想一下,如果以色列想要在清华或者北大设立一个以色列学院,可能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中国教育部也会设置许多限制和要求。二是孔子学院应该适当调整办学理念,多听一些批评的声音,使它更有效地运营,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

 

太和:感谢各位以色列专家的坦诚和直率,只有通过这种务实的交流才能真正促进中以之间的深入理解。

 

中东地区形势非常复杂。在中东地区问题上,中国一直提倡政治解决,通过经济、文化的交往和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通过参与地区的安全对话来解决这些问题,未必要通过非常极端的手段。

 

 

对于中东问题,中国会积极、建设性地参与,而不是深度性地介入甚至军事干预,这种做法不符合地区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一带一路”倡议是经济上的交流合作,同时也促进商贸往来,但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文化和文明的交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愿景,是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举措,在“一带一路”上,中国不靠军事,不使用强权政治,而是各国自觉自愿在一起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双赢互利的建设发展,促进相互之间在文化、经济等各领域的往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