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只是中美博弈对决的前哨战

2018年04月25日

导语: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延烧,极有可能演变成为一场持久战。这场贸易摩擦的发生和发展与中美关系战略层面出现的一些变化,以及美国国内政治有密切关联。山雨欲来风满楼,此番中美贸易摩擦,将考验中美经贸这块压舱石(美国称之为“粘合剂”)能否在维护中美关系稳定中继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也预示着中美关系还会面临更大风浪。近期,我们专访了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前院长崔立如先生,现将他对中美贸易摩擦,以及背后的中美关系和美国国内政治发展走向的主要观点看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视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为确保中美关系稳定的一个正面因素,并称之为压舱石。但这块压舱石能发挥多大作用与气候好坏、风浪大小有直接关系。如果气候基本良好,风浪一般,甚至稍微大一点,压舱石还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气候恶劣,风浪很大,那么即便有压舱石,有时也难保不会翻船。

 

美国此次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美方认为,中美经贸关系不对等,美国长期处于逆差,而且这个逆差还在不断拉大。在中国的市场和制造能力吸引下,美国很多产业转移到了中国,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但美国人关注和看到的只是巨大的双边贸易赤字和工作岗位丢失。当然,在贸易政策方面,中美的确存在发展阶段不同形成的不对等,美国经济比较开放,其关税比例是3%左右,日本、欧洲平均是4%左右,而中国是8%-10%左右。同时,中国的产业扶植保护政策、合资政策以及知识产权问题也都让美国人觉得不公平。从长远来说,中国肯定会逐步做出调整,但美国似乎等不了那么久,他们更注重当下利益,要求马上解决,否则便挥舞起贸易摩擦的大棒,所抱持的逻辑是“我打疼你了,你就得让步”。特朗普一直强调“美国优先”,这种优先首先反映在经贸层面。他上台后,中美双方曾举行过几次对话,但并未达成他所希望的结果。按照特朗普本人的理念、风格和一贯做法,如果谈判达不到目的那就得动硬的了。

 

 

二是,中美实力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中国不断和平崛起,美国已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甚至是“敌手”。从之前特朗普政府发布的三个战略文件,即《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和《核态势审议报告》不难看出,中国已经让美国越来越感到恐惧了。虽然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中国还被称作“对手”(Rival),但在《国防战略报告》中中国则更多被描述为“敌手”(Adversary)。同时,美国还特别用了一个新词,即“修正主义国家”来形容中国,其隐义即是指,中国要改变世界秩序,挑战或者推翻美国的主导地位。这对于美国来讲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威胁。事实上,美国对华政策转向在奥巴马执政后期已经十分明显了,特朗普对华强硬只是沿着这一趋势又往前迈进了一步。当前,美国内部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措施的呼声和势力很大,他们认为往届美国政府被中国“糊弄了”,让美国吃了亏,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以往我们对美方总讲要着眼两国关系长远,讲中国要逐步开放,但现在再说这个已经不管用了,美国不仅不会听,还会认为你是在继续“忽悠”他们。

 

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向新格局转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双方的合作面并没有削弱,但竞争的一面却大大凸显出来。中国越强,美国人就会愈加担心、焦躁,对中国的防范制衡力度也会越大。此次美方挑起贸易摩擦只是一种防范制衡的手段和表现,而从美方的一些举措来看也并不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其中还有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前段时间,华为手机和平板电脑在美国合作销售受限,近期美国又宣布对中兴的处罚,事件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怕中国生产的智能产品和通讯设备威胁他们的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信息数据资源与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紧密相关。因此,与信息安全关联的产业将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大的冲击。实际上,这些年美国对中国相关领域商贸投资的安全审查已经变得越来越严格。

 

二、中美贸易摩擦与美国国内政治有很大关联

 

任何国家的内政与外交都是相互联系的,从一定程度上看,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与国内政治的关联度甚至比以往几届美国政府都要密切。

 

11月,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但其实选举布局早已开始,前哨战已经打响,特别是今年宾夕法尼亚州的联邦众议员补选备受关注。宾夕法尼亚州是美国选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摇摆州,目前为共和党所控制,而特朗普又在2016年总统选举中以较大优势拿下了宾夕法尼亚州,因此,此次补选也被外界认为是检验特朗普和共和党民意支持率的一个风向标。结果,共和党候选人在特朗普助选的情况下以微弱优势输给了民主党对手,这主要是因为2016年将选票投给特朗普和共和党的选民立场发生了变化。因此很多人预测,今年的中期选举形势对共和党非常不利。

 

 

从历史规律来看,美国一党大选获胜之后,中期选举一般都会丢票,这个统计概率很大。目前共和党控制着参众两院,也正因如此,特朗普的税改方案才能得以通过,如果中期选举众院失守,之后很多议案就很难推下去。因此,中期选举是特朗普要力保的。

 

美国的选情与国内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目前美国经济总体形势尚可,但股市泡沫已经日趋明显,继续上行的可能性很低,能够保持已属不易,一旦泡沫破裂股市将会下行。在此情势下,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一是对其竞选承诺作出回应,留住人心,确保中期选举不失利;二是想稳住其死忠选民的基本盘,为2020年大选提前布局。

 

海湖庄园会谈以后,中美关系曾一度趋稳,但之后中美关系又显得起起伏伏。一方面为呼应国内民众诉求,平衡各种政治势力,特朗普自然会在对华政策上出现反复变化;另一方面,从特朗普个人角度来看,当他在国内地位被削弱时更加希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而当地位得到巩固或加强时,他便会对华强势。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之前有两件事值得关注:一是特朗普利用共和党对参众两院的控制通过了他的税改方案;二是共和党掌控的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宣布没有证据表明特朗普竞选团队在2016年选举中通俄。这让特朗普顿感国内政治地位得到极大稳固,此时在贸易上对华下手似乎不必顾忌太多。

 

三、未来美国对华政策很可能会日趋强硬

 

特朗普在美国国内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境地。民主党想置他于死地自不必说,在共和党内部,特朗普也不属于建制派,其行事风格又我行我素,因此共和党建制派一直在努力规约和控制他。为进一步巩固地位,特朗普正加强与右翼保守派联手,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特朗普内阁成员的人事变动已经验证了这一点。获提名接替雷克斯·蒂勒森出任国务卿的迈克·蓬佩奥和接任赫伯特·雷蒙德·麦克马斯特出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约翰·博尔顿都属于右翼保守派。一般来讲,共和党建制派主流的意识形态色彩相对淡一些,比较温和,偏实用主义,比如基辛格就属于建制派,而右翼保守派往往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这些重大人事变动具有风向标性质,未来,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将会更加趋于强硬。

 

 

美国对华强硬的另一个征兆是特朗普签署《台湾旅行法》。这一法案由美国国会推动,其中当然有亲台势力的活动,但过往基本都会遭到抵制,而此次参众两院几乎是全票通过。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国内的某种情绪,即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对手,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筹码加以制衡。未来美国国内的一些势力,特别是右翼保守派一定会主张和推动用台湾这个战略筹码来牵制中国。但此举非常危险,因为台湾问题触及中国核心利益,一旦出现重大变故必将动摇中美关系大局的根本。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