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继中前行——上合组织的回顾与展望

2017年06月07日

导语: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即将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召开,此次峰会具有特别意义,成立16年来,上合组织即将首次扩员——吸纳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正式成员国。这引起各方对上合组织历史和未来发展的热烈议论,但各方认识似乎并不一致。有人认为,过往16年上合组织在安全、经济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人认为其在安全上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协作体系,多边经济合作也未有重大进展,迄今为止并未发挥多少作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正处于过渡转型期,吸纳印巴后的上合组织将走向何方,是加强合作还是走向论坛化?在俄美对抗和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上合组织是否会演变成反西方联盟?对于上述评述与疑问,太和智库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孙长栋,给出了他的解读分析。

 

 

 

一、回顾16年,成就斐然

 

1、对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贡献巨大

 

1999年7月,“乌伊运”恐怖主义武装从塔吉克斯坦窜入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巴特肯地区,并向乌兹别克斯坦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飞地索赫和希马尔丹进军,试图在吉、乌、塔三国交界的费尔干纳盆地建立宗教政权;2000年8月,武装分子再次攻入乌、吉南部,引起中亚各国严重恐慌。由于地区安全形势严峻,上合组织在成功解决边境军事安全问题后,旋即由松散论坛模式向新型安全合作模式转型升级。从2001年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开始,有关国家针对地区安全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而在上合组织签署的文件中,有关地区安全的占比最高。随着上合组织及所属安全协作机构的成立和有效运作,成员国之间的安全合作不断增强,对“三股势力”的打击成效也显著提升,有效遏制了“三股势力”的活动和蔓延。

 

2、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

 

2001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为15亿美元,而到了201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占中亚国家外贸额的20%左右,仅次于俄罗斯。2000年,中俄经贸额为80亿美元,2013年双边经贸额接近900亿美元,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自上合组织成立以来,中国在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双边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并极大地提升了上合组织的凝聚力。正如俄罗斯上合组织前任协调员沃罗比约夫曾经指出的:过去20年间,中国与中亚的贸易额增长逾百倍,为双方密切关系打下了物质基础。中国将会坚定地加强在该地区的存在,因为在中国看来,发展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并不是其经济的外部增量,而是其内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经济活动有力促进了中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了当地的就业率和教育水平,使已经明显出现涣散迹象的中亚地区开始重新凝聚。

 

 

3、提高了成员国的共同国际话语权

 

上合组织关心的绝不仅仅局限于地区事务。如果翻看一下2016年6月上合组织成立15周年的塔什干宣言,其中就提到了联合国改革、阿富汗、西亚、北非、乌克兰、叙利亚、南海、裁军、军控、核不扩散、和平利用核能、伊朗核谈、反导、太空军事化、限制发展生物武器、互联网和网络信息安全等几乎所有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显然,上合组织已经成为构建国际新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与平台。而在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共同研究商议重大国际问题,并以组织宣言、声明、倡议等方式向世界发声,也极大地提高了成员国的共同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4、树立起国际合作的新典范

 

在上合组织这一区域性国际多边合作平台机制的构建发展中,中国探索并形成了一种摆脱冷战思维、超越传统安全理念的新安全观,开创了地区新型安全合作模式。目前上合组织6个正式成员国的国土面积总和达到3017万平方公里,占欧亚大陆面积的3/5,人口15.1亿,是世界总人口的1/4。在这片广袤地域上生活的近200多个民族,使用着上百种语言,宗教信仰多元。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社会政治文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路径差异巨大。而上合组织倡导的区域合作精神,在上合组织涵盖的范围内成为日益深入人心的地区政治文化,在当今多极世界中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潮流,这就是被概括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这种精神所体现的新安全观、新文明观和新发展观,对当今国际社会具有重要示范启示意义,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外交实践”。此外,上合组织作为少有的由我国参与主导的国际组织之一,也成为我学习锻炼外交能力、借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平台。

 

 

二、展望未来,前景光明

 

1、组织原则理念先进,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上海精神”颠覆了国际关系中长期流行的零和博弈理念,打破了大国关系、大国崛起的传统模式和思维定势,超越了文明冲突论,不仅促动开创了各成员国之间的新型关系,也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国际社会摒弃冷战思维、探索构建新型国际秩序提供了启示借鉴。上合组织倡导和平、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安全观与合作观,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初步奠定了道义基础和理论支撑。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正说明“上海精神”所提倡的理念原则在理论上具有先进性、合理性。上合组织完全有可能成为凝聚整个欧亚大陆的一个强韧纽带,为促进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欧亚安全新秩序,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做出积极贡献。正如美国前太平洋司令布莱尔上将所言,“像上合组织这样的区域合作之道,才真正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

 

2、在可预见的未来,上合组织内外不会受到重大威胁和冲击

 

上合组织的存续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组织内部是否会发生军事竞争,或是军事危机和冲突;二是地区内有无其他组织机制能够取而代之;三是有无域外强大势力介入破坏。从目前情况看,未来出现上述三种情形的可能性很小。首先,中俄之间、中亚各国之间以及中俄与中亚各国之间的关系稳定良好,和平发展、协作共赢是绝对主旋律,国与国之间交恶或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极小。其次,目前在中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组织是俄罗斯领导的集安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这两个组织与上合组织虽存在部分功能重叠,但上合组织在中亚地区安全与发展上所发挥的作用独特且不可替代。与此同时,上合组织也正以加强合作的方式,探索实现与上述两个组织的共同发展。第三,美国及其领导的北约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上合组织持消极态度,但即便其有意图也无实际能力对上合组织造成巨大冲击,阻止和破坏上合组织的发展。

 

3、吸纳印巴,将进一步提升上合组织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肆虐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令人担忧的阿富汗安全形势,对上合组织所有成员国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构成了极大的安全威胁和挑战,维护中亚和南亚地区稳定,是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所在;中亚和南亚地理相连,彼此存在加强经济合作的客观需要和强烈愿望。因此,吸纳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既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存需要,同时也将有助于加强地区间的安全和经济合作,提升和扩大上合组织的影响力。

 

 

三、直面问题,思考发展

 

对上合组织前景未来抱持积极态度,不等于回避其存在的问题。有人认为,上合组织成立至今,未能建立包括所有成员国在内的重大多边经济合作项目;中俄在中亚地区实际上存在着竞争博弈关系;吸收与中国和巴基斯坦存在边界纠纷等诸多矛盾的印度加入,将会导致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矛盾凸显,进一步降低组织内部的务实合作能力,令上合组织论坛化。对于这些质疑,我们一方面应该基于现实予以客观分析和评判,但同时也需直面阻碍上合组织发展的问题隐患,寻求共同解决的方法途径。

 

1、成员国合作应就实避虚

 

有悲观者认为,上合组织不过是个“清谈馆”,成立至今没有解决什么重大实际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后,本身效率不高的上合组织将会变得更加松散化,进而成为一个难以发挥有效影响力的国际论坛。对此我们应该承认的是,目前上合组织尚处于初创阶段,的确无力解决众多难题。但任何组织的成长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以目前最成功的一体化国际组织欧盟为例,其发展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磕磕绊绊,至今仍有尚未修复的裂痕,在协调解决很多内部问题时仍会陷于尴尬境地。

 

实际来看,“决定能力”和“行动能力”不应成为上合组织近期追求的目标,短期内我们不宜对此有过高要求和期许。上合组织内部关系特殊,出于不同利益需求在一些问题上出现认识和立场的不同实属必然,而且也将是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的一种常态。运用强制性制度原则形成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这本身即不符合“上海精神”的内在意涵。不顾现实发展条件,一味追求所谓组织的“决定能力”和“行动能力”,不仅会使上合组织勉为其难地负担起力所不及的任务,更会破坏《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和“上海精神”中“平等协商、协商一致”的原则,从而导致上合组织丧失内部凝聚力和前行发展的生命力。

 

但同时,上合组织也决不能论坛化。目前上合组织合作效率不高确实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有知情人士指出,上合组织秘书处即便是就一个恐怖事件发表公开声明都需要经过非常复杂冗长的程序,由此我们不难想见,各方在开展牵涉重大现实利益的安全和经贸合作时难度将会更大。上合组织合作流于虚化,将会对所有成员国造成重大损失。对此,各成员国应该直面问题,群策群力。首先,各方应共同积极磋商,探讨并确定在哪些问题和项目上可以提升合作水平与效率,在哪些具体领域可以尝试建立提升合作效率的机制。其次,各方应在继续加强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加强人文领域交流,通过促进民心相通夯实合作基础。再次,各方还应继续推进和加强组织内部业已存在的双边和小多边合作,以实际成果吸引其他成员加入合作。

 

 

2、上合组织不会也不应成为反西方联盟

 

乌克兰危机后,美欧加大对俄制裁力度,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跌入几十年来未有之低谷。有人认为,作为上合组织的主导者之一,俄罗斯有意将上合组织打造成反西方联盟或非西方联盟。

 

但是客观来说,上合组织不会发展成为反西方联盟。首先,自成立之日起,和平与发展一直是上合组织的核心理念和主题,其打破了传统与现存的很多国际组织和集团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封闭性、排他性、强制性特点,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原则。而这些组织原则和核心精神不会因国际时局的一时变动而更改。2015年乌法峰会上,习主席再次强调了上合精神,并得到与会各方的再次肯定。其次,将上合组织与西方对立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已经不符合当前以合作为主流的时代要求。俄罗斯与美欧的对抗不是全局性问题,而双方也不会一直处于尖锐对立的非理性状态。俄罗斯不愿与西方爆发全面对抗,同时中国、中亚各国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更不会同意让上合组织演变成为反西方的平台。

 

目前上合组织已获得联大观察员地位,参与了联合国安理会反恐委员会特别会议,与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保持定期接触,还参与了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对话伙伴会议。作为新型国际组织,上合组织应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继续扩大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沟通对话,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3、中俄需进一步扩大合作基本面

 

一直有观点认为,中俄在上合组织内是博弈竞争关系,中亚将成为中俄地缘矛盾冲突的爆发点。但事实上,中俄两国在中亚及其他地区和国际问题上所拥有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上合组织一直是中俄沟通合作的重要平台。中俄两国的支持与协助有力保障了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如果俄罗斯有意破坏阻挠,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与经济合作也很难取得目前的成就。通过上合组织这个平台,中俄在安全和经贸上做到了相互协作、互谅互让。

 

经过长期观察,俄罗斯政治精英已经逐步认识到,中国无意通过加强上合组织经贸合作在中亚与俄展开地缘竞争。同时中俄关于“带盟对接”“欧亚伙伴关系”的政治声明也表明,两国准备加强协作,与中亚国家一道推动上合组织经贸合作深入发展。目前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经济发展陷入低迷,尤其是中亚地区,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不力,社会失业率很高,欧亚经济联盟内部一体化难以给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积极变化。加强上合组织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引入投资和技术,拉动就业。2016年5月31日,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表示,将力争在两年内就“带盟对接”达成协议,这是上合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目前各方正在就此展开谈判。

 

尽管目前中俄在上合组织内的合作日益加强,但对中俄博弈的炒作也并非空穴来风,中俄在上合组织内自然也存在利益不一致、观点不同等问题。对此双方应分清主次,坚持维护共同利益的大局,避免枝节性分歧和矛盾被放大。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俄两国应该坦诚相待,加强互信与理解,不断扩大合作基本面。

 

 

4、不能因扩员而偏离方向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必将会对上合组织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吸纳印巴后,上合组织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否会发生重大转变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长远看,印巴加入后,上合组织在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提升,其覆盖地域范围也将延伸扩展至南亚地区,但上合组织短期内不会、也不宜改变合作的模式和重点区域。这主要是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即将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但完全熟悉和适应上合组织的理念、制度、程序和机制等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上合组织的合作能力还不高,在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经济合作水平远未达到各方预期;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存在诸多矛盾,上合组织目前尚难以对南亚地区的安全和经济合作发挥重大影响力。因此,上合组织在吸纳印巴后,仍应将中亚作为合作的中心区域,并将该地区的安全和经贸合作作为推动上合组织发展的两个主要着力点,予以重点关注。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