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微观天下(2017年第4期,总第4期)

2017年07月12日

导语:

太和智库从多个维度积极贡献智慧服务国家内外发展战略。根据网络阅读特点,我们创建“太和微观天下”栏目,在坚持原创为主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国外著名智库和专家学者动态,将有见地的观点、分析、判断和数据归纳整编成干货以飨读者。
 

 

世界进入“后后冷战时代”

 

美国知名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近期发布研究报告《为何世界如此不太平——后冷战时代的终结与全球秩序的危机》,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等地强势出击引发暴力冲突、中国日渐强大且与美摩擦对抗明显增多、朝鲜更趋激进极端并加大武力挑衅力度、伊朗及非国家行为体搅乱中东局势等挑战错综复杂,全球危机四伏,形势更趋严峻。特朗普当政后,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及整个国际体系都将受到上述危机的严重冲击。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出现深刻变革,有人认为美国“单极独霸”已是“黄粱一梦”,世界进入“两极”或“多极”时代。特别是在美国身陷战争泥淖、国内经济急剧滑坡、亚洲经济强国崛起的背景下,上述判断很有市场、深得人心。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也认为世界政治体系将进一步趋向“多极化”,甚至有人认为美国有必要为迎接“后美国时代的黎明”及“美式和平的终结”做好准备。

 

但事实上,“多极化”观点极易误导人们对当前国际政治格局走势的判断,因为它一方面夸大了美国的衰弱,另一方面也没有真正看清国际形势演变及美国所面临挑战的广度和深度。

 

 

后冷战时代,美国和西方绝对强势,意识形态和大国之争明显减弱,各国能齐心协力应对国际秩序失调。但目前国际政治体系正在发生划时代变革,已经进入“后后冷战时代”。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一是美西方的绝对优势被削弱;二是欧亚大陆三大关键地区重现激烈的大国博弈;三是全球意识形态之争抬头;四是搅乱全球、引发冲突的因素凸现,而这些挑战相互之间又复杂交织。与此同时,后冷战体系的传统捍卫者是否愿意和有能力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也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这使得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换言之,美国的优势地位未必动摇,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前景扑朔迷离;相对“友好”的后冷战时代已经终结,世界步入充满挑战危机的“后后冷战时代”。

 

正如基辛格博士所言,在大调整、大动荡的时代,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所有问题的症结皆源自于国际格局深刻而广泛的调整。应对这些危机挑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而正确理解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看清国际体系调整可能引发的危机,则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美国在非洲影响力受到中国全方位挤压

 

据美国方面统计,中国已经是非洲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年贸易额高达1500亿美元,是美非贸易额700亿美元的两倍多。而且,这种领先优势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根据中国不久前举办的“一带一路”峰会情况,中方未来还将按照相关规划在基础设施和贸易方面与非洲各国达成更多更广泛的协议。难怪有美国主流媒体感叹,“美国在非洲大陆正在失去领先地位,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在输给中国,美国必须加紧了!”

 

美国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取得这种全方位的优势与长期的努力密不可分。政治外交方面,中国领导人频频到访非洲或参与非盟重要活动,积极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和减债政策,并且是向非洲派遣维和部队数量最多的国家;经贸方面,中国大力支持非洲经济建设,近年来对非洲国家的贷款数量可观。而且“与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这些贷款并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此外,中国对非直接投资额已将美国甩开几个身位,据评估,仅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每年就可产生约500亿美元的收益,并由此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文化交流方面,中国政府致力于促进非洲教育发展,根据中国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的承诺,中国将在2016-2018年向非洲提供3万个奖学金名额,这促使非洲赴华留学生数量从2003年的不到2000人激增至2015年的约5万人。这不仅使中国超过美、英,成为仅次于法国的非洲留学生第二大目的地,也培养了大量亲华友华力量,体现了中国“软实力”的延伸;安全方面,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将国家安全托付中国。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SIPRI)数据显示,2016年非洲各国各类进口武器装备中有17%来自中国,中国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非洲第二大武器供应国。通过以上努力,中国在非洲树立了“友好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根据民调机构“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最新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非洲居民认为中国是在非洲大陆最有影响力的外来国家,其中63%的人认为中国对非洲的影响是正面的。

 

 

近年来非洲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正在扭转贫穷落后的境况,成为堪与中国比肩的、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有“第二个海湾地区”之称,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麦肯锡咨询公司日前发布报告称,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参与度已经远远超过法国、英国和美国,未来几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到2025年中国在非洲企业的总收入可能达到4400亿美元,比2015年的1800亿美元高出一倍以上。这种快速增长归功于中企在非洲制造、资源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占据的主导地位,而这一优势也正在向农业、银行和保险、住房、电信以及运输物流5个领域快速扩展。麦肯锡预测,由于国内经济放缓促使中国投资者向海外寻求更高回报,未来中国对非投资将进一步加速。

 

美国在奥巴马时期曾一度加强了与非洲大陆的经贸关系。但由于页岩油革命,美非石油贸易已经降至40年来的最低水平。随着西半球的能源革命继续推进,美国可能会完全停止从非洲进口石油,这就意味着未来的美非贸易额可能会继续下降。特朗普上台至今,美国政府高层尚未对加强美非关系表现出关注,也完全看不到增加对非投资的政策信号。这种情况招致美国国内部分政商人士的批评,他们认为,非洲是一个拥有超过10亿人口、充满活力的大陆(到2050年其人口和劳动力将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在全球经济中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是美国经济寻求新的增长并拉动国内就业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目前美国对非洲的控制力到了一个拐点,过了这个拐点,“收复失地”将越来越困难。美国一些政策制定者和研究界人士更是反省,美国在非洲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领域都拥有巨大利益,但过去十几年却忽视非洲,令中国抢占了发展先机。为维护全球领袖地位,美国必须强化对非政策,深化与非洲的各领域合作。

 

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近期一些重要经济数据和预测显示,全球贸易复苏、工业生产恢复增长、原材料价格回升、投资不断增长,全球经济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减速后,开始呈现加速趋势。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16年的3%上升到3.5%。特朗普当选后,世界经济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扩张期,积极的迹象有:美、欧、日等重要经济体的表现出现起色;中国一季度增长率保持稳定超出预期,出口取得两位数增长,韩国等新兴国家同样强劲的出口数字也表明全球贸易近期大幅提升;印度2018年经济增长预计将达到7.7%,继续领跑;近两年陷入衰退的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在原材料价格回升中得以重振等等。

 

 

但如果仅根据上述迹象即断定全球经济已进入周期性好转恐为时尚早,诸多不确定因素对经济复苏的制约和影响仍不容忽视:一是来自特朗普的风险。一方面市场对特朗普上台预期过于乐观,但从其近几个月施政表现看,其一些较激进政策主张面临诸多掣肘,能否实现宣传的经济增长尚难预料;另一方面人们低估了特朗普的政策风险,如他宣扬的保护主义措施可能引发贸易冲突,移民政策则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等;二是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凸显。如,朝鲜半岛局势的长期紧张;俄与美欧在乌克兰、波罗的海国家以及叙利亚的强硬对峙;美国和伊朗长期敌视、沙特与伊朗为争夺地区影响力的斗争等均可能导致出现外交和军事冲突;三是虽然马克龙的当选让欧盟“躲过一劫”,但欧洲民粹主义趋势并未停止;四是中国通过加大投资等措施刺激经济、稳定增长,形成巨额公共和私人债务,这种风险正不断积累,企业部门尤为严重。一年多来,中国相关部门正不断强化金融监管措施,严防发生系统性风险,应是基于同样的担忧;五是土耳其、委内瑞拉和南非等重要新兴国家均存在较严重的国内矛盾问题。不难想见,一些政治上的风险随时可能导致“黑天鹅”出现,进而引发市场负面连锁反应,冲击仍然脆弱的复苏态势,使世界经济再次面临下滑风险。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