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成功背后的启示

2017年09月01日

2017年8月27日,太和智库创办的首届“太和文明论坛”圆满落幕。本届论坛以“把握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发展方向”为主旨,围绕中外人文交流、人工智能及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三个主题,探讨人类文明未来发展之道。近期,我们将全文整理并陆续刊发论坛开幕式嘉宾主题演讲,以飨读者。

 


 

现在大家都在强调彼此的不同,比如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等等。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不同,才导致今天的矛盾、冲突甚至是战争。今天,我想借陆川导演的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来谈一谈,中国应该如何努力将人文交流做得比其他国家更有效,而这也正是太和智库所推行的主张和理念。
 

 

目前中美关系的主要障碍在于误解和不信任,而要想加深两国之间的人文理解和交流,就需要将沟通延伸至社会各个层面。我们可以尝试先找到一个共同点,进而建立伙伴关系,加深沟通了解,认识差异,并逐步相互接受,这才是跨越障碍的正确途径。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去年上映的一部纪录片,由上海传媒集团和美国迪士尼公司共同打造。该片以三种中国独有野生动物的家庭生活为主线,讲述了它们在自然保护区出生、成长的故事。这部电影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功,在众多领域都有抢眼的突出表现,特别是票房成绩耀眼夺目。

 

众所周知,从商业角度来看,纪录片票房通常不会那么理想,但这部影片却是例外。在美国,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西雅图时报、芝加哥日报等主流媒体都对这部电影作了广泛报道。美国影评网“烂番茄”对这部影片好评度高达85%,在Google用户中受欢迎度也高达88%。此外,这部纪录片还在2017年众多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提名。
 

 

这部纪录片获得成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质量高。影片拍摄水准非常高,专业度非常强,足见陆川的功底和造诣;二是价值大。影片突出强调人文,鲜明地提出人与环境共存亡、同发展的主题;三是合作强。影片由中国导演执导,众多国际电影人参与,这很好地证明了通过国际合作,中国能够打造出真正具备国际水准的影视作品。

 

首先,谈一谈品质。很多人说,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宣传,但艺术和宣传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品质。这部纪录片设有79个分片场,前后历时三年,共拍摄了300个小时的素材。在当代全球艺术作品都比较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作品浮躁浅薄、商业化倾向明显等不良现象充斥整个行业。能够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沉心静气地拍摄出一部有内涵的好作品十分难得。这在初衷上就与宣传不同了。

 

陆川导演并不是因这部电影才获得成功的。早在2004年,《可可西里》上映就已经非常受市场欢迎了,陆川本人也因此在业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之后,他又因另外一部电影《南京南京》而被国际电影界接受和认同。陆川曾说,电影本来就应该讲述人人可懂的故事,动物家族不分国界,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因为它能够获得共同的认可。
 

 

其次,关于人文精神。1955年出版的《现代精神的主流价值观》一书中提到,“文化中大部分的差别都可以展示出其中的共同价值观”。 而龙应台也曾这样写到,“我们共同的幸福和痛苦在大部分的文化中都是可以进行无缝连接和交流的。”这些观点和说法都强调了人文精神与人文交流的重要意义,它们是民心相通的基石。

 

最后,再来看影片成功背后强大的合作伙伴。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是和迪士尼合拍的,其中大部分摄影师都来自于BBC,他们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电影拍摄经验。而陆川的团队也极具国际背景,其中包括很多美国、欧洲的制片、剧作家等专业人士。该片在美国AMC院线中排片很多,同时电影上映过程中也引入了与新媒体的合作。

 

当然,这部纪录片也反映出中国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而这也体现在中美文化交流上。在此,我想引用中共中央党校罗建波教授的一句话,“当书籍大规模得到译介走出国门的时候,其背后是大量国家财力的支持。当然,其实这种热闹和喧嚣并非基于市场逻辑,所以很难永续发展。”

 

我们知道,提升软实力需要和当地国家对接,换言之,就是要接地气。电影正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我们诞生在中国》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一些怎样去开展人文交流的经验。中国在全球拓展软实力影响,关键在于必须能够真正触及人心。
 


在中美关系中,误解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加强双边互信与了解,才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主题。真正有效的沟通才有意义,但这需要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其中,人文交流应当先行先试。

 

中美社会政治层面能否有效沟通直接关系到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只有做好自己领域内的事情才能为中国提高国际影响力贡献力量。在此我想回应一下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Stephen Orlins先生之前提到的乒乓外交。当时我们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那么,当下特朗普总统也应该积极地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作为美国的外交主题,希望他能够遵循这一点。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