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向混乱无序,中国选择和平崛起

2017年08月31日
2017年8月27日,太和智库创办的首届“太和文明论坛”圆满落幕。本届论坛以“把握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发展方向”为主旨,围绕中外人文交流、人工智能及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三个主题,探讨人类文明未来发展之道。近期,我们将全文整理并陆续刊发论坛开幕式嘉宾主题演讲,以飨读者。
 

 

不稳定、不确定、不可测成为国际关系新常态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动、大调整、大转型时期。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世界经济阴晴不定,地缘政治次序冲突,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历经近40年改革开放,已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这个伟大历史目标。中国人为此感到自豪、振奋,世界也为之震撼!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的周边环境正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并不平静。乱象纷呈的世界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给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带来不断增多的压力和挑战。

 

当今世界乱象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苏东剧变,那场变革导致苏联解体,华约解散,欧盟、北约双双东扩,欧洲地缘战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30多年后的今天,那场剧烈而深刻的区域性剧变仍未完全终结,乌克兰危机就是一个鲜明例证,而有的国家可能还会再度分裂。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冷战即将结束之际,美国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沙漠风暴”引发了中东地区的大动乱。进入新世纪后,中东的乱象无限扩散,利比亚、伊拉克、也门等国家已经处于深刻分裂的状态,叙利亚战乱导致的人道主义灾难持续外溢,国际社会对此应对无措。

 

如今,西方世界问题成堆。欧盟自2008年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来,内部矛盾不断加剧,裂痕进一步加深,英国宣布脱欧。欧盟内部争端持续加剧,一体化进程严重受挫,内部极端排外主义、民粹主义逆势来袭。美国出现的两极分化、反一体化浪潮加剧翻卷,导致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共同进步发展进程受到了不应有的干扰和冲击,令人痛心。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经济体,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拥有其他国家不可匹敌的作用和影响。这是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充分理解。但同时美国内部的经济、社会、政治危机不断加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本已严重失序的世界,再加上民主、共和两大政党的斗争,让美国的精英层感到愈加绝望,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成为了白宫的主人。而这一“黑天鹅事件”也正在进一步严重撕裂着美国社会,美国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们对此忧心忡忡,对美国的前途,及其给国际社会带来的灾难和影响,特别是对中美关系造成的冲击和挑战感到不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为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

 

“世界这么乱,我们怎么办?”面对这个世纪之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领导人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审时度势,做出了客观理性的回答,交出了令人满意,令人充满期待的答卷。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对外政策的总目标。换言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和应对外部挑战所依循的基本准则。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京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中国外交要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并且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做出全面规划部署。此后,全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继续营造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心和重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习近平主席的直接指导下,不断取得新的成功,积累新的经验。

 

 

中美关系是当今大国关系中的重中之重。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美关系,就任国家主席不久,便提出中美要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随后,他又在不同场合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主张,其中有四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即“增进互信、把握方向;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平等互利、深化合作;着眼民众,加深友谊。”

 

尽管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内政外交出现重大变数,但中国仍然采取建设性态度,不断加强与美国的沟通,引导两国关系,摆脱不理性思维的干扰,回归合作、竞争相辅相成的成熟发展轨道,促使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原则。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华时,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来界定中美关系,而这也正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所在。

 

在台湾问题上,虽然特朗普上任伊始便与蔡英文通电话,并一度在表态上脱离常规,触犯了中国的底线,但后来又重申要恪守“一个中国”的政策。面对中美关系的新变数,中方坚持以斗而不破为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牢牢把握住了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大方向,而这个立场态度也决不会改变。

 

 

中俄关系在当今世界举足轻重,中俄双方都确认中俄关系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要加大政治互信,全面扩大务实合作,加强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配合。

 

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第一个出访的国家是俄罗斯,这绝非偶然。在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全面系统而又深入地阐述了他对当今世界一些重大问题的基本认识,阐明了中国对外的基本看法和主张。2014年,在西方抵制索契冬奥会的情况下,习近平主席专门前往出席,目的就是要向国际社会展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之后,中俄又签署了一系列加深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文件。2015年,莫斯科“5.9阅兵”、中国“9.3阅兵”,双方领导人都高调出席,带兵参阅,进一步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质量和新水平,展示了中俄两国作为新兴大国和友好邻国全面合作的广阔前景。

 

中国和欧盟的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方早就将中欧界定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并就此达成了共识。

 

 

2014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一年后出访欧洲,并访问欧盟总部。中欧共同发表《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本着平等互信、相互尊重的原则深化中欧关系,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提出发展伙伴关系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这是对稳定发展国际关系做出的新贡献。

 

在欧盟面临众多挑战、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中国旗帜鲜明地表示,将继续坚定支持欧盟一体化建设,继续拓展中欧在高新技术、基础设施、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中欧合作的步伐正在加快。

 

中国重视大国关系,更重视周边关系。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座谈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层围绕周边事务和周边外交召开的一次特别重要的会议。

 

习近平主席多次出访亚洲地区,并出席参加周边国家、周边地区举办的多边活动,着力打造亚洲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虽然现在亚洲存在诸多问题,中国面临的风险、压力和挑战不断增多,但形势可控、可塑的特点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有能力引导周边事务健康发展。“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友好”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独特作用终将被周边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所认同和接受。

 

 

“一带一路”开辟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路径

 

2013年9月至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东南亚时,发出了“中国要与相关国家扩大合作,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一倡议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历史社会潮流,目的就是要促进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有序自由流动,使资源高效配置,使市场深度融合,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的协调,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新模式和新框架。

 

“一带一路”的重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在中国的直接推动下,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地支持并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一带一路”已经不仅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包容发展、合作发展、联动发展、共同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今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领导人提出如此具有感召力的世纪倡议。

 

中国为推进“一带一路”成立了丝路基金,发起了亚投行,还设立了许多“走廊”,这些倡议、计划正在由理想变为现实。连通中国与欧洲的中欧班列正在被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良好信誉度的世界知名物流品牌。“一带一路”的初期收获和成果已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西方,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一带一路”的评价也越来越务实、理性、积极。对于美、日等国和欧盟来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非常现实的选择,而中国也始终秉持开放的态度,愿意将“一带一路”建设推向整个世界。

 

 

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阐明了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目标原则以及弘扬丝路精神的时代意义。国际社会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中国引导周边各国互利合作,带动世界联动发展,共同开辟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的一个创新之举,是引领国际社会共同走向“命运共同体”的新途径和现实选择。

 

如今,“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发展、包容发展、联动发展、共融发展的共同行动。而全面复兴中的中华民族,也必将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独特的历史贡献。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