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多枪击案:一只加剧美国政治分裂的血馒头

2016年06月14日

编者按:

奥兰多枪击案,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单次枪击事件。移民、宗教、反恐、控枪、同性恋等大选热点问题在此次事件中交织到一起,势必对美国总统选情发生重要影响。有人说,这将是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分水岭。太和智库认为,这一判断既高估了它的现实影响,更低估了它的历史意义。它更像是一只人血馒头,是加剧美国政治分裂的药引子。请看太和智库研究员、高级记者黄恒如何解读。

 

 

 

就现实而言,特朗普和希拉里谁能从这桩惨案中受益很难说。两人都采取了针对性的短期符号化选战策略:特朗普抓住凶手的身份,提炼出“极端伊斯兰”为关键词,攻击民主党的移民政策和反恐不力,有效;而希拉里则用彩虹、蜡烛和泪水为具象切入,以感性博取民众的同情,同样有效。谷歌也系上了黑丝带,虽然于事无补,但抽泣的确可以抵消对手咆哮的声音,特别是在丧礼上骂人总显得不太文明和缺乏理智。

 

中期来看,引发美国社会思辨是必然。选举投票前,双方能打的牌更多,但也没什么新把式,还是已经存在、早已为大众周知的观点分歧。所以,除非有人能证明,幕后主使与竞选阵营有肮脏关联,枪击事件应该不会直接造成特朗普或希拉里支持率的明显变化,因而也就谈不上什么分水岭。这只人血馒头,俩人各捡一块,扔到对方头上,打不死人恶心人,却也要小心弄自己一手血污。

 


 

不过,站在历史维度,这一大只新鲜的人血馒头,恐怕一两届总统选举都未必消化得了。说它新鲜,不仅是说它还在滴血,而是说它与先前药引子的来源不同,与“9·11”不同,与此前频发的校园枪击案也不同。“9·11”事件,无非是外部敌人由铁幕后的邪恶国家变成了“基地”这样的恐怖组织,但敌人还是外部的。校园枪击案,更多的牵涉枪支管控,最后变成了对美国立国精神的讨论,凡事形而上之后,大体没什么实质结论。所以那种人血馒头吃了一个又一个,吃腻了还得吃。

 

奥兰多这款人血馒头,是将外部的、内部的矛盾搅和在了一起,它的发生不是偶然,而是美国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分裂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对它的讨论,势必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分裂,直到另一个重大历史契机的出现。

 

 

以前,人们很少谈及美国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对立。当美国二战前还没有攒够战争红利并成为世界霸主前,不论干涉主义还是孤立主义,其全球利益的考量还在国家利益考量之后,所以相对统一。当美国成为全球老大之后,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美国的,冷战时代如此,“9·11”之后同样如此,甚至可以说,世贸中心双子楼的倒掉,一瞬间让美国的全球主义与民族主义又紧密捆绑在了一起。直到伊拉克战争变成烂泥潭和2008年金融危机余波不止,美国实力与势力的相对衰落,问题才又一次摆在了桌面上。

 

 

要真正了解2016年特朗普与希拉里之间的这场选举,就必须认清那个将美国推向严重政治震荡期的巨大政治分歧点,这是一场民族主义者与全球主义者之战。至于文雅女人与粗鄙流氓之战,基督教新教徒与希拉里之战,拉美裔黑人后裔与没上过大学的中产阶级美国白人之战……这些都重要,但并不是核心。

 

对立者,一方是精英和以精英方式思考的民众,另一方是民众和以民众方式思考的精英。前者掌控着国家精英机构,并常常利用其权力地位嘲笑和排挤由普通公民构成的中产阶级;后者是民族主义者,往往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感觉处于被动地位,特朗普的出现让他们发现了自己其实有多么愤怒。看看特朗普在奥兰多枪击案后的发言,看看他此前的发言,那么多“政治不正确”的话,以前恐怕没有哪个竞选人敢说,现在有人竟然在捅皇帝纸糊的铠甲。

 

 

在奥兰多枪击事件所涉及的移民、宗教、反恐、外交、控枪(也可理解为文化认同)等诸多问题上,美国的全球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已经在交锋。一开始以希拉里为代表的精英们还认为一切可控,就像他们乐观的以为伊拉克可控、叙利亚可控、以色列可控……世界的一切可控,还有一切可被华尔街控。现在他们恐怕不会这么想了,特朗普在每一个据点上都提出来令精英们厌烦的问题,而6月12日的杀戮显然将所有质疑汇聚在了一起。 

 

 

虽然美国社会现在看来惯性和控制力依然强大,不过,不管特朗普是输是赢,都将撼动整个政治体系,他引入了一种强有力的新论调,还得到了一块可以让后来者不断反刍的血馒头。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